相王两兄弟这些年过得都不好,但境遇截然不同。太子被幽禁在房陵,物质匮乏,朝不保夕,而相王被幽禁在宫城,虽然依然艰难,但毕竟身处皇城,衣食无忧。他们两家的孩子也展示出截然不同的气质,太子的子女在穷苦中长大却骤然回到帝王之都,要么流露出怯懦软弱,要么表现出强烈的对钱财的贪婪;相王的孩子在皇权熏陶和压迫中长大,早早就表现出成熟、隐忍。 这样的区别,对兴复李唐也不知是好是坏。 人慢慢到齐了,宫女开始上菜。明华裳对皇家的事不过八卦一下,很快就不关心了。皇室斗争关她什么事呢?她更关心今天吃什么。 但明华章对着满桌佳肴,却毫无胃口。他忍不住想这次授官,新一批留在长安的玄枭卫有七人,其中明华裳、苏雨霁是普通女子,不方便走到台前,以后多半要隐藏在民间执行任务。而其他五人全部授了官,其中明华章去京兆府,接触长安城行政内务;任遥和江陵去了羽林军,虽然官职低,但也算在北衙禁军内扎根;苏行止去御史台察院,监视尚书省和六部,历来都是最受当权者信任和重视之处;其中最奇怪的当属谢济川,他竟然去东宫帮太子起草文书。 以谢济川的才能,当然完全足以胜任这项任务,但明华章并没有从中看出女皇对新秀的爱护栽培之心,只看到了猜忌。 在长安行政、军队、官场乃至东宫全部安插自己的眼线,女皇对长安,或者说对长安代表的前朝政权,竟然如此不信任吗? 那可是她的儿子啊! 女皇在众人拥簇下入殿,明华裳赶紧收回盯着菜肴的视线,随大流行跪拜礼。女皇恩威并重,缓缓道“免礼平身”,内侍说了几句场面话后,宴席就开始了。 明华裳拿起筷子,默不作声开吃。明华章沉浸在思绪中,猛不防看到一双筷子越过他,小心翼翼去够另一边的菜。 明华章回头,发现明华裳已经把自己面前的菜吃得七七八八了,明华裳像偷东西的仓鼠被发现了一样,无辜地对他眨眨眼睛,还欲盖弥彰地给他夹菜:“二兄,你不吃吗?” 明华章叹气,将桌案另一边的菜挪到中间,无奈道:“你饿了?” “嗯。” “走前不是让你吃东西了吗?” 明华裳撇撇嘴,委屈道:“那才多点, 过了这么久, ” ℚ(), 慢悠悠道:“谁让你去和苏行止游湖,活该。” 明华裳一噎,很是无语。这关苏行止什么事呢,她就算站在原地不动,该饿还是饿。 明华章嘴上说着,但还是将一碟点心端给她。明华裳一心一意吃饭,完全不理外界纷争。 女皇喜欢诗词文史,今日十多位进士都在场,不吟诗作赋才是浪费。女皇让人对着秋湖题诗,内侍们在殿内供着笔墨,哪位才子有思路了,便可过来提笔写诗,之后由内侍送上去给女皇品评。 这种既露脸又能投上位者所好的机会,不光臣子在乎,李武两家的皇子龙孙们也在乎。太平公主、魏王、梁王等各自都养了许多文人代笔,有财力的让幕僚想,没财力的自己想,没钱也没才的,就算硬着头皮,也得凑几句送上去表态。 没一会功夫,女皇面前便堆了一叠纸。女皇让上官婉儿点评,上官婉儿拿着一叠诗稿,只看一眼便抛过,雪白的纸片翻飞,很快就在她裙裾边落了一层,远远看去如堆雪一般。 上官婉儿只看了一遍,便从容排出第一第二第三,内侍拿起诗稿当众念出来,在场人听了都心服口服。 上官婉儿宫廷第一才女的名头当之无愧,明华裳十分佩服,鼓掌之后继续低头吃东西。 然而上方的评选还在继续,上官婉儿当众念出魏王之子的诗,看文笔明显是别人代写,但在场无人在意,女皇笑道:“延基进步甚大,不错。” 魏王的嫡长子武延基出列,恭敬谢恩。魏王脸上也露出与有荣焉之色,没想到女皇接下来话锋一转,问:“朕记得,延基还未成亲吧?” 殿中气氛一滞,就算武延基已经说好了亲现在也成未婚了,魏王笑着道:“谢姑母惦记着他,他行事冒冒失失的,亲事还没安排。” 女皇缓慢点头,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孩子们正值青春俊秀,正该早点成婚,耽误了不好。太子,你觉得呢?” 太子猝不及防被点名,女皇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言外之意显而易见,太子诚惶诚恐地说:“母亲说的是。儿臣刚回长安,儿女婚事不知从何下手,请母亲多疼爱他们,给邵王兄妹几人赐婚。” 韦妃一听有些急,女儿们便也罢了,邵王李重润可是她唯一的儿子,选儿媳这么重要的事,竟然要交给女皇做主吗? 然而太子低着头,一副任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