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3 / 4)

双璧 九月流火 2390 字 9个月前

来年 , 期间不得见外人 , 不得随意走动 , 一言一行都有人监视 , 唯有一家人彼此慰藉 。 因此相王府父子 、 兄弟间的感情都很好 , 没有人挑剔长幼之别 、 嫡康之分 , 这些年 , 光活下来 , 就很不容易了 。

众人哭了半眩 , 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 临渊王最先恢复理智 , 对相王说道 :“ 阿父 , 这次政变姑母和二兄是首功 。 姑母暂且不说 , 二兄既是二伯遗孤 , 又是此次复唐一等功臣 , 不知三伯要如何封赔他 〉“

相王摇摇头 , 道 :“ 那是宫里该考虑的事了 。 记住 , 皇家先有君臣 , 然后才有元弟 。 以前我们和东宫可以不讲究尊卓 , 但从此以后 , 要尊称你们三伯父为陡下了 。 不光是三郎 , 你们几个 , 都要注意 。“

永平王 、 临溥王赶紧站好 , 低头应诺 : “ 谨遮父命 。“

不同于抱头痛哭的相王府 , 太平公主听到手下传来的捷报后 , 立即喜上眉梢 。

她丝毫感觉不到一夜未瞅的疲惑 , 立刻命人套车 , 兴致勃勃朝宫城而去 。

打打杀杀这些事归李华章 , 但事后拉拚臣子 、 平衡朝堂 , 却是她太平的长项 。

皇权和臣子的博弈无处不在 , 有了太上皇的退位诏书后 , 还得臣子承认 , 新皇帝才有合法性 。

这也是造反容易 , 做皇帝难的原因所在 。

这种时候就要太平公主出马了 。 她在朝中耕耘多年 , 门宰遍布朝野 , 和许多文人相交甚好 。 只要能拿到一半宰相的支持 , 李显这个皇帝就能做下去 。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的长安 , 有人意气风发 , 有人血湾禁庭 , 有人跃跃欲试 ,

有人栩茫然不明所以 。 在太阳完全跃上地平线的时候 , 明华裁见到了李华章的亲卫 ,

确定自己的朋友 、 亲人 、 爱人俱平安无虞 。

她终于能放下心 , 这时候才感觉到她已一天一夜未睡 , 困意排山倒海一样将她淹没 。

亲卫看到明华裹脸色不好 , 识趣地停下 , 道 :“ 雍王怕二娘子担心 , 命臣前来报平安 , 好让娘子安心 。 臣使命已达 , 不敢耽误二娘子休息 , 先行告退 。“

明华裁没有勉强自己 , 她现在的状态确实不适合再费脑 。 她让丫鬟送亲卫出去 , 自己换了身轻便衣服 , 就去床上休息了 。

她躺在槐上 , 看到窗外树影参差 , 光影迷离 。 她突然想起梦中 , 她也是躺在类似的角度 , 望着桂花树影 , 无知无觉死去 。

虽然圣历二年已经过去好几天 , 但这一刻明华裁才真正感觉到 , 新年来了 。

梦中的她死于十七岁 , 她为此惶恐过 、 怀疑过 、 痛苦过 , 后来她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 认真规划在生命最后一年中她要做什么 , 真正认清了自己在意的是什么 。

现在 , 那个瓢着桂花香气的秋天彻底结束了 , 她来到了自己的十八岁 。

生命如歌 , 向死而生 。 她全新的生命 , 开始了 。

长安有人欢喜有人愁 , 江安侯府正为了世子从龙有功而喜气洋洋 , 同样立了开宫门 、 迎新皇之功的平南侯府里 , 任老夫人听到亲戚报喜 , 神色却是淡淡的 。

可真是贫居闸市无人问 , 富在深山有远亲 。 任老夫人不咸不淡将套近乎的人送

走 , 等无人后 , 丫鬟不解地问 : “ 老夫人 , 侯爷立了大功 , 您怎么不高兴呢 7“

对此 , 任老夫人只是缓慢摇头 , 淡淡道 :“ 福台祸所伏 , 祸台福所倚 。 是福是祸 , 尚未可知 。“

太极殿 。

中书令 、 门下侍中 、 尚书左仆射依次看完传位诏书后 , 脸上波澜不惊 , 老神在在将圣旨传给吏部尚书 。 六部尚书相传着看完圣旨 , 飞快交换视线 , 其中资历最浅的工部尚书开口问 :“ 诸公 , 太上皇的旨意 , 你们认为如何 7“

已经改称女皇为太上皇 , 工部尚书的态度可见一斑 。 其他人还是不轻易表态 ,

最后 , 是门下侍中率先打破僵局 :“ 标窃以为 , 既然这是太上皇的旨意 , 我们做臣子的 , 自当遵从 。“

门下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 , 手握审发圣旨大权 , 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 门下侍中表态后 , 兵部尚书 、 吏部尚书也次第表示同意 , 中书令 、 尚书左仆射依然沉默 , 便是默许了 。

至此 , 支持太子继位的宰相已经过半 , 李显正式成为大唐新帝 。

李显在一阵阵山呼万岁中 , 被内侍搀扶着坐上皇位 。 直到现在他依然没什么实感 , 他看着下方众臣朝拜 , 仿佛在做梦 。

他成皇帝了 ? 他怎么就又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