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坊,槐叶巷。
南方入冬后的竹林依旧是深绿的竹叶。
晚风吹过,摇晃的竹影间,有一间灯火未熄的竹林小院。
屋内,一张书桌高堆文案,欧阳戎背披一件狐裘披风,腿上盖着毯子,他埋首案牍,眼睛长时间一眨不眨,翻阅资料。
他桌下的脚边,有一只小火炉,通红的热炭散发一些扭曲空气的热浪。
给窗扉紧闭的屋内增添了些暖意。
不过小火炉的前方,有一个娇小的白毛少女坐在小板凳上,盖着毯子,抱膝埋首,陪伴主人夜读。
某刻,欧阳戎放下一份老旧的简牍,长吐一口气:“就是这个,终于找到了。”
他呢喃一句,伸了个懒腰,余光看见前方小板凳上少女。
叶薇睐娇躯卷缩,闭眸侧脸贴膝盖,身子与书桌上那一烛火一样,微微摇晃。
欧阳戎轻手轻脚站起,脱下狐裘披风走去,盖在睡意正酣的少女身上,把她拦腰抱起,走向里屋整洁的床榻。
“唔主人……主人忙完了吗。”
“嘘。”
欧阳戎食指按在叶薇睐柔软的粉唇上,她迷迷糊糊间下意识的含住,不知为何,有些熟练的吮吸了下……可能是认错东西了?
“……”欧阳戎将她抱回床榻,盖好被子,返回书桌,擦了擦手指。
人睡觉时的口水黏糊糊的,少女也不例外。
欧阳戎摇头,拿起桌上那一份在江州大堂库房存放不知多久的陈年简牍。
他走去窗边,徘徊踱步,垂目仔细翻读。
手里这是一份治水简牍,提出一个治理浔阳城附近水患的水利方案。
没错,浔阳城与下方不少县城一样,也受水患困恼,只不过没有龙城等县那么严重。
主要集中在夏季长江汛期的那段时间。
所以欧阳戎并不着急,本准备过完了元正与冬至假期,再着手准备防患,不过眼下看来,似乎可以提前准备……
欧阳戎扫了一眼简牍上的署名,这份治水方案的提出者,是十多年前一位贬谪到江州的北方小官,家乡靠近黄河,颇为精通水利知识。
此人向江州大堂上递了这份治水简牍,只不过最后没有被江州大堂采纳,束之高阁。
欧阳戎之所以有印象,是因为不久前为了准备上书的《奏江南治水十疏》与《阅视江南诸水系图》。
当时他做了不少准备,私下查阅了江南很多州县提出过的治水方案,算是博采众长了。
所以对这份涉及浔阳城治水的方案有些记忆。
从匡庐山回来后,当日,欧阳戎就去江州大堂的库房把这份原稿简牍翻了出来。
因为这份治水方案,恰恰提到了双峰尖,也以它为重点。
欧阳戎又翻阅了一遍,点头自语:
“浔阳城的水患与龙城县的水患不同,龙城是受困于上游云梦泽的大水,而浔阳城是被毗邻的长江汛期涨水所袭扰。
“而长江的这段支流浔阳江,在双峰尖之南汇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去,于是容易形成汪洋,洪水泛滥,淹没岸边的浔阳城。”
他手握简牍,微微皱眉寻思:
“这开凿双峰尖的设想有些异想天开,不过可以稍微改进下。
“从两峰之间,凿出一条运河,疏通浔水,使其一起汇入长江,从而解决浔阳城的水患……
“有搞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