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算是被鞑子的残暴给吓住了。
这些个满洲鞑子,都占了北京城了,还本性不改,又是圈地,又是占房,这种敌寇貌似还真比流寇凶得多——流寇再凶也是杀些士绅,可这些鞑子看这架势,是不把天下人给杀光,都不罢休啊!
所以,眼下的“荷兰”人史可法,是一脸郑重地站起来朝朱慈烺道。
“太子殿下放心,有老夫在,流寇断然不能肆虐中原!”
“好,好!”
朱慈烺连说两个好字,然后示意,史可法坐下,随即,一声长叹道。
“尔等不知啊,鞑子凶猛……”
“鞑子确实凶!”
“是啊,这些鞑子可比流寇凶多了……”
朱慈烺这句鞑子凶猛才出口,高杰等人纷纷附和,黄得功也一脸的沉重,喃喃着道。
“鞑子这么凶,想守住中原,也是着实不易啊!”
“所以,本宫的意思是,要在中原,高筑城,广积粮!”
朱慈烺说道。
今年大明朝的粮食比往年能够宽裕一些,首先是登莱二府的减租减息,以及一体纳粮的执行,使得朱慈烺手上可以收获两百万石的粮草!
二则是,江南不再需要向北方送数百万石的漕粮了。
说起来,明朝把京师设在北京,真是一个昏招。
不管有多少理由,都是如此。
朱棣迁都京师,从理论上来讲,没有错,但他错在,并没有限制京师的人口发展,限制城市规模的增大。
朱棣可以把京师设在北京,但把北京建设成那么一个,只消费,但不产出的中世纪超级大都市,就万万不可了!
因为,在明朝时,北方已经无力供养得起北京这样的大都城了!
把北直隶的血吸干都做不到!
在中世纪时,供养这么一个人口百万的大都市,消耗着实是太大了。
在直隶一带无法承担这个大都市的吸血时,大明朝只好每年从江南运漕粮入北京,而漕粮又使得运河河运地位不断上升,为了保漕运,以至于淮河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使得数千亩良田无法耕作,连中都风阳,老朱家的祖宗皇陵,都比不上漕运重要。
至于周遭的百姓嘛?
那就更可以忽略不计了,毕竟那可是北京,为了供应其所需的粮草物资,死再多人,花费再大,也是需要做滴……
数百万石的漕粮,从南方跨越大半个国家,辗转数千里,运至北方军事重镇北京后,竟然不是用来养兵的。
而是用来养活居住在北京城内的百万小市民!
几百万石漕粮,足够十几万大军,还有其军属长期在边境戍边了!
可这些粮草,却用来养活大明朝廷,养活百万对拱卫边防没有任何作用的小市民,这不是昏招,什么是昏招?
而如今,随着大明朝的南迁。
大明朝成功地从北京城这么一个只消费,不产出的大都市上面解了套,而后来接了这个套的李自成,也误打误撞的解了套,眼下,反倒是那个“聪明王”多尔衮,稀里糊涂的被这么一个破城给套牢了——当然套牢了。
先不提,入关后成了头长通天纹满洲鞑子,从关外的骁勇战士,养成了一个个小市民,战斗力完全没了。
就连鞑子的生育率也开始下降了(城市化是天然的节扎器),再之后,为了养活城里的满洲鞑子,清朝就又贯彻了明朝的保漕运政策。
而鸦片战争时,英军一兵临长江,封锁了漕运,吃不起鸡蛋的抠门皇帝道光,就只好老老实实地签条约,而到了之后,那就更那啥了,北京城简直成了大清国的命根。
只要列强一兵临城下,把北京城给占了,把城里的百万鞑子叩下当人质,鞑子跪得要多快就有多快。
当下,成功地解套了北京城的朱慈烺,每年能够省下来几百万石的粮食。
再加上,登莱二府的那两百万石,朱慈烺现在的大明朝,至少账面上,拥有了五六百万石可以调动的粮食,朱慈烺是不介意把这些东西拨给史可法点的。
只听朱慈烺张口道。
“中原乃是天下重地,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如今朝廷,若是在中原野战,凭史可法你麾下的勤王之军,肯定是打不过南下的鞑虏,所以,本宫的意思是,据守中原重镇,在黄河南岸,洛阳,荥阳,开封,仪封,商丘等几座大城,依老城整修城防,然后派兵驻守,遥相呼应,防御渡河南征之东虏!”
“几座城,由诸位总兵分兵驻守,城中储备三年之粮,固守黄河南岸,卫辉府是收复不少了,但却绝不能让鞑子,渡过黄河!”
“就是鞑子渡过了黄河,也得闭城坚守待援,三年之粮的储备,足够尔等坚守到朝廷北伐之军的了!”
“殿下,黄河在中原可不短,只几座大城,可拦不住鞑子南下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