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年三月十二夜。
沈阳城外。
阿济格正带领着浩浩荡荡的人流奔西北方向的科尔泌撤去。
此时,阿济格正扶着一口大棺材,在那哭个不停。
这大棺材乃是努尔哈赤的。
后面还有一口同样大小的大棺材。
是黄台吉的。
阿济格实际上还没有接到多尔衮的命令,但是,他却已经不得不踏上了西撤的道路,因为当朱慈烺在关内,大败多尔衮的同时,辽东这边,吴三桂还没过山海关,克锦州呢。
他阿济格就扛不住了。
眼下,眼瞅李定国要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杀将过来。
阿济格哪还敢久留啊?
麻溜的就带着人要跑路。
当然,不只是人跑路,还顺道把早就已经挖出来的努尔哈赤,还有黄台吉一块装上了车马,拉着跑路。
而跟着阿济格跑路的,则还有三万来兵马。
这可都是精锐啊!
论里面的满洲纯度,比多尔衮手底下剩下的那四五万旗兵要纯的多了,里面至少有一万人,是阿济格从东北逮来的生女真。
但就是这样的老满洲,生女真,这些历史上,在康熙,乾隆年间,屡立战功的野人兵。
搁到李定国面前,却都是渣渣——明军现在已经不玩冷兵器肉搏了。
玩的是大铳,玩的是大炮。
生女真的野人兵再生猛,那也是一铳撂倒的货。
搁战场上,这些大块头,纪律还有点差的家伙,除了耐高寒能力比较强外,估摸着连明军里面训练三个月的补充兵都不如——真不如,补充兵手上拿着的斑鸠铳,能轻易地撂倒在外东北深山老林里面十几年光景才磨练出来的精兵。
而这些生女真手上,拿着的满洲弓,拿着的刀枪,却不定能一下干掉一个明军补充兵。
而且双方补充的速度也是没法比的。
虽然大明朝庞大的人口数量,并不能够变成朱慈烺的兵源优势——朱慈烺手上,人口居多的南人,因为各种被排斥在了御前亲军的募兵范围内。
眼下,明军的兵源,还是以山东,淮北,以及南逃北人,杂以部分的收编的北人军阀部队,西军降兵,及海外倭兵。
但是即便如此,御前亲军仅凭这些人口,他的后备兵源,也比大清国高十倍不止。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济格败走沈阳是真的不冤枉。
甚至,他主动撤走,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不走,说不定就得死在这了。
当然,阿济格却并没有跟多尔衮一样,往归化城撤——那才多大点地方,哪能挤下这么多人?
阿济格除了带了三万兵撤走和七八万盛京旗人,还带走了在沈阳附近旗庄里面的八万精壮汉人包衣。
这些汉人包衣是真的精壮,跟关内那些个吃不上饭的汉人包衣完全就是两个物种——关外又不缺食吃,虽然没有二十世纪时,为吸引关内移民,描绘得那么夸张,说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但也差不到哪去。
所以,这几年多尔衮迁过来的汉人包衣,至少吃这一方面,问题是不大。
因为这会的辽东就剩下这么点人口了,要是连饭都吃不上,那就怪了!
再加上整天下地干活,而且,到达辽东后,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自然淘汰”(身体差,个子小的,没能熬过第一个冬天)。
所以,剩下的,全都是身长体壮的彪形大汉。
可就是这么个大个子,却还是老老实实地当了包衣奴才。
现在更是被拘着往科尔泌撤走。
他们撤往的目标,是科尔泌草原的腹地,辽河南畔,松辽平原西端,后世的通辽一带……
这可是个好地方。
是阿济格挑选好的西撤地方。
一是科尔泌跟大清国亲近,到了地方可以休整,二是这附近土地平坦且肥沃,虽然是草原,但却可以用来耕作,要知道,后世的通辽可是有一千多亩地呢。
还可以引辽河水灌溉。
所以,这地方还真挺适合大清国落脚。
因为蒙古草原毕竟贫瘠,要真靠放牧,想供养起西撤的大清,维持大清的武备,一面应付草原,一面应付明军,可有点难。
到头来,还得靠农耕。
自然得挑个好地方了。
而且,除了撤走之外,阿济格还又用起了计——瞧瞧这多奸诈的鞑子,竟然学会用计了!
实际上,这个计也不是他用的,而是多尔衮早就部署下去的。
只不过一直没有操办。
阿济格临走沈阳时,派人给李定国送了信了。
说明他要让出辽东,还顺便给李定国留下了好些个没能带走的辽东汉人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