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这群人,沙贾汗也觉得不靠谱。
因此,合适的军官来源,就成了沙贾汗头疼的大问题。
毕竟,大明王朝,跟莫卧儿帝国。
是两个相隔万里的大帝国。
而莫卧儿帝国,又没有强悍的水师。
除非他沙贾汗,能够带兵,一路北上,杀败大唐,然后兵临嘉峪关,或者,组建一支类似于后世阿三国的山地军团,翻越喜马拉雅山,夺下四川,以巴蜀为根据之地,沿江而下,灭了朱家江山。
否则,大明朝这个远来的东方侵略者。
十有八九是赶不走的。
双方之间的仗。
起码是一个“三十年战争”。
一个闹不好。
打成“百年战争”都不是不可能。
因此,未来的军官来源,就是个大问题了。
沙贾汗现在不缺军官,是因为他收获了数千个,在欧洲打过三十年战争,后来又被他强迫皈依了真主的欧洲穆斯林。
但这里面,能够堪任军官的,也不过是几百人而已。
而且,莫卧儿帝国的军队,怎么能够让一群欧洲军官把持?
真当沙贾汗的莫卧儿帝国,是欧洲佬的殖民地啊?
因此,沙贾汗需要新的军官来源。
可这,明摆着是难为在场的大臣了——想要培养足够多的近代军官。
首先要具有的,就是足够多的受教育人口。
这是基础。
不说多了。
因为只有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或是少年,才有资格成为近代军官,把一个文盲培养成军官的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同等条件下,反倒不如挑选一些聪明的幼童去养成。
呃,这就是奥斯曼帝国耶尼切里军团的路数了。
而莫卧儿帝国治下,貌似是没有足够多的受教育人口啊。
就是有,这些受教育人口,也不太堪用。
大明朝那边,朱慈烺办的军校,之所以有足够多生源,那是建立在,大明有大量,在科举仕途上,卷不过的读书人可用。
建立在,科举制度,本身就催生了大量读书人。
但科举本身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全国三年,才取一个状元,三百个进士。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对标起来,也不比在后世读博要容易多少。
但天下的读书人又多少多?
类似于范进这种,死活考不上科举的童生们,多如过江之鲫,在朱慈烺开出来一个,武途的出路后。
再有功名,富贵在前面当诱饵,自然不缺那些个穷苦学渣士子,或者是那些个,真的胸怀着报国之心的士子们去从国报国。
但这些,在莫卧儿帝国就不同了。
有资本读书的,根本就不需要上阵搏出路。
而想上阵搏出路的,大概也没有资格读书。
不过好在,大皇子希科还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他略思考了片刻后,就突然间提议道。
“父皇,儿臣有一计!”
“可以效仿奥斯曼帝国,成立耶尼切里军团!”
作为一个,绵延六百多的古典大帝国。
不论奥斯曼帝国的民生有多差劲,也不论奥斯曼帝国在治理国家时,有多么残暴,更甭提奥斯曼在衰落时,是怎么一副落魄光景。
光是他能够,绵延六百年,就足够证明其牛逼了——历史有绵延六百年的政权,有几个啊?
可见,奥斯曼帝国,还是有可取之处了。
至少,他不像是莫卧儿帝国。
才入主印度不过百年。
才绵延几代。
就特么的陷入到人才凋零,不可用的地步了。
历史上,入主中原的满清,同样也陷入到这个问题。
但为何,奥斯曼帝国没有陷入到这个困境?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其特殊的禁卫军制度。
耶尼切里军团。
奥斯曼帝国的禁卫军,虽然这个“绿罗马”的禁卫军,到最后也有些太过分了,但在现在,耶尼切里军团所组成的绿罗马禁卫军,却无疑是支柱奥斯曼帝国国之柱石,少了耶尼切里军团这个禁卫军,少了禁卫军系统里面,出身的童军官僚,将军,大臣。
奥斯曼帝国,估计早就完蛋了。
而作为伊斯兰世界的最强国家,奥斯曼帝国,也无疑是伊斯兰文明的支柱。
反正,希科沙贾汗他们,对奥斯曼帝国是蛮了解的——毕竟离的更近嘛。
“耶尼切里军团,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只见到,沙贾汗骤然间眼睛一亮。
耶尼切里军团,是从异信仰的少年里面,或男童里面,挑选出来身体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