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案件进展(3 / 3)

查中发现,刘平竟然是韩心怡现在所在公司的同事,两个人分属于不同部门,一点也不熟,基本就是偶尔同乘一辆电梯的关系。

据刘平交代,他早就想对韩心怡动手了,因为韩心怡长得漂亮,惹人注目,还特别喜欢笑,笑容很甜。

刘平每次看到韩心怡的笑容,都有种把她摧毁的冲动。

案发当日是韩心怡年假的第一天,刘平也以病假为由请了一天假,早早查过韩心怡的喜好,等在书店里。

后面的事,由为数不多的沿途监控、韩心怡本人、刘平本人、店员以及救下受害者的虞幸的多方证词作为证明,完完全全清晰了。

无论怎么看,这都像是一个与连环割喉案没有关系的独立案件,刘平伤势恢复后,几个刑警轮番审讯,仍然没有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可高长安作为从警多年的老牌刑警,他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在说——不对劲,刘平一定隐藏了什么。

想了这么几天,高长安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虞幸的脸,他看着队长眼下的乌青,犹豫片刻,终于决定邀请虞幸参与这个案件的部分调查。

虞幸卓越的观察力和身手对侦破案件来说是一个助力,他在伤者韩心怡那里留下的印象极好,便于他们和韩心怡接触。

而且,在对刘平的审问中,刘平把虞幸当时对他说的话记得非常清楚。

可能是因为挨打挨得刻骨铭心吧。

当时,虞幸问他是不是割喉案的凶手,在他没有挡住虞幸的拳头时,虞幸就一副很可惜的语气说他不是了,听着就跟对割喉案凶手有一定了解或者猜测似的。

高长安对此也很好奇,更别说,虞幸救韩心怡时的折返原因太笼统了。

试问,真的有人会因为飞速行驶途中匆匆一眼瞥见的异常细节就偏离路线,折返回去确认吗?

如果虞幸有问题,高长安觉得,把这个人放在视线内,要比现在完全失去了对方踪迹要好得多,透露一点可以透露的线索,说不定还能激得虞幸露出破绽。

所以无论虞幸有没有问题,将他纳入调查成员都是一个不亏的事情,只是不合规矩。

但与队长于加明的辛苦相比,规矩显然是可以打破的。

于是当天傍晚,虞幸就接到了高长安的电话,电话中高长安约他警局见面,虞幸眉头一挑,直接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