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良臣建功(1 / 2)

麦孟才闻言当即出列,道:“大将军,自打平定萧铣之后,荆襄多年没有战事,江陵驻军大约在一万五千人左右。杨恭仁叛乱之后有不少将士不愿跟随他作乱,纷纷逃离军中。前几日七郎又大破叛军,斩杀俘虏数千人,据末将估计,杨恭仁现在手中能用的正规军应该在万人左右。”

随军军师徐渭接口说道:“这几日我已经询问了逃来襄阳的江陵驻军和被七郎俘虏的叛军,还有前往江陵的探子回信,杨恭仁发动兵变之后在江陵强拉壮丁入伍,大肆征召民夫修补城墙,看起来是想凭借江陵负隅顽抗!”

“杨恭仁这是痴人说梦!”

大将瞿能不屑地冷笑一声:“江陵久在大隋治下,民生安定。任他杨恭仁有百般手段,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收拢人心让满城军民为他效死力。只要我大隋兵临城下,江陵不攻自破!”

“大将军!”

说到这,瞿能转头向杨延昭请令道:“请拨给末将一支精锐,十日内,末将定拿下江陵,取杨恭仁首级!”

杨延嗣闻言连忙出列道:“六哥,这事就交给我吧!七天,小弟只需要七天就拿下江陵!”

杨延昭没有看请战的杨延嗣和瞿能二将,而是扭头看向一旁沉默不言的韩世忠,道:“良臣,你有什么看法?”

在杨杲给杨延昭出兵平叛的旨意后,杨杲还附带地点了一下韩世忠的名,说此人有勇有谋。杨延昭这才想看看韩世忠的本事。

韩世忠缓缓站起身,环顾堂内一圈,这才开口说道::“末将听说杨恭仁早年也征战沙场,平定杨玄感叛乱时力战破敌,功盖诸将。江陵乃是一座孤城,困守孤城乃自蹈死地,杨恭仁沙场宿将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

杨延昭眉毛微跳,看着韩世忠沉声问道:“良臣的意思是?”

“末将认为,杨恭仁现在摆出死守江陵的样子是在混淆视听,借以掩盖他真正的目的。”

韩世忠沉声说道:“伪唐秦王李世民率领十数万大军进犯巴蜀,现如今他们所做的一切应当都是以巴蜀为目标,策反杨恭仁也不例外。

末将认为,杨恭仁现在是拿着江陵城为饵,吸引我军目光。实际上他很可能会派遣一支精锐偷袭巴蜀。

李唐犯境,李靖大将军的主力战兵悉数赶往前线御敌,巴蜀后方空虚,这个时候,哪怕只是一支数千人的叛军,也有可能将巴蜀后方搅得翻天覆地!”

“良辰所言与我不谋而合!”

杨延昭点了点头,心中暗暗佩服杨杲的识人之明,远在河北还能发现韩世忠这样的良将。

“韩世忠,杨延嗣听令!”

杨延昭很快收拢了心思,拍案而起朗声说道:“我命你二人率五千精骑星夜出发,韩世忠为主,杨延嗣为副,记住,绝不允许一个叛军进入巴蜀!”

“末将遵命!”

杨延嗣见韩世忠在大堂内分析得头头是道,心知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也不在意他在自己之上,和韩世忠一齐抱拳领命。

。。。。。。。。。。

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荆襄通往巴蜀的咽喉重地。

一支八千人的队伍正极速行走在夷陵郡的山道上。为首大将,面如重枣,美髯垂胸,掌中一口青龙刀,胯下一匹枣红马,正是唐军猛将王君可。

李世民心知杨恭仁手下并无甚猛将,便派遣了王君可这员勇将返回长安随杨师道一道赶往江陵。

除了王君可之外,这支队伍还有两员统兵将校,乃是杨恭仁的心腹周异和王休,他们此行正是为了奔袭巴蜀,策应李世民。

为了隐蔽行踪,这数千人的队伍昼伏夜行,为了绕过乡镇有时还要走陡峭险恶的山道,这让这些刚刚改旗易帜的将士叫苦不迭。但是很快,在王君可将几个叫喊的最凶的将校当众斩首之后,再无一人敢出声。

“传令全军,就地安营扎寨!”

眼看着东方渐渐吐白,王君可勒住战马,依水结营,士兵奔波了一夜早已精疲力竭,很快便裹着毛毯沉沉睡去。

此时溪水已经解冻,沿着河道潺潺而流。山中的风呼呼作响,发出阵阵怪啸。这时,山林间突然窜出百余条人影,为首之人正是韩世忠。

“果然在这里!”

韩世忠嘴角微微一勾,虽然王君可竭力隐藏行迹,但几千人的队伍怎么可能做到一点蛛丝马迹都不留下,只要尽力打探,怎么可能找不到?

想必杨恭仁也是出于此点,才会在江陵大造声势,妄图将隋军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去。

“下去,小心别被他们的巡哨发现了!”

韩世忠压低了声音,摆了摆手,一行人猫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沿着山道缓缓而下。不知道是因为王君可自信他们行程隐秘还是叛军太过疲惫,韩世忠一行一个巡哨都没有遇见便靠近了大营。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