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遇伏(1 / 2)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687 字 2023-02-20

“不用了吧,咱们谁跟谁呀,李哥对不?” “少和我套这个近乎,”李军拿出片口香糖权当刷牙,避开了小魏贪婪的手,“你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比我当年在机动中队当兵的时候还大两岁,该上岗却睡觉,在部队早挨班长的揍了,还好意思说?” “情况不同,我们又不是部队……” “屁,执委会就是拿咱们当部队用呢,你不是对席亚洲、北炜说你最喜欢当兵打仗么,上岗的时候睡觉,嘿嘿……” “嘘,别说话,有情况!”北炜一摆手,两个人赶紧爬过来,蹲在坑边。 晨雾渐渐消散,从城外的驿道上,陆陆续续有了行人,三三两两挑着担子,赶着猪牛鸡鸭,扶老携幼的往城里来。 “他们进城作啥,今天赶集?”魏爱文看到驿路上人络绎不绝的,觉得奇怪。 “是难民,躲到城里去避难的。” “难民,有小日本要来?” 北炜一时间很难理解小魏的思路:“日本人?哪来的日本人。” “明朝不是天天闹倭寇么……” “这些人是躲我们的。”李运兴望着驿道上的破衣烂衫面目模糊的人群,心里微微发凉,我们和1628年的大明子民真得能沟通吗? “我们又没干伤天害理的事情。”小魏的理解还是现代人方式的。 “说不定城里已经在传说我们是青面獠牙,吃小孩非礼老婆婆的非人类了……” 正说着话,忽然看到路上的百姓都往两旁躲闪,驿道上来了一群人,簇拥着三辆手推二轮车。为首的一个,头戴铁盔,身穿铠甲,腰带长刀,是个武官。 “象是明军。”北炜一边说,一边默数着通过的人数,一、五、十…… 带头的不算,一共三十人,还有两辆手推车,因为夹杂在人群里,看不真切。不知道装得是什么,但是从推车的人数和姿势来看,车上的东西很重。 “是明军,都带着武器。”从望远镜里看,这群人还算行头整齐,但是除了三四个人之外无人着甲,状况好的有顶头盔。每人就是一根长枪。 手推车也看清楚了,第一辆上面安着一门铁炮,黑沉沉的看不清,不过估计也就是三磅炮的水平。后面的车上都是箱子、罐子之类,大约是弹药。 “小魏,拍照!” 他魏爱文端起数码相机用长焦连续拍摄着,队伍、士兵、火炮、连带队军官和几个带甲兵士都拍了面部特写照片。 “快看!”李运兴忽然失声叫了起来,声音大的把周围人都吓了一跳,“有个外国人!” 北炜调整观察方向。果然,在队伍的最后,是个蓬头垢面的外国人,一头棕色的头发十分醒目,他被人用绳子反绑着手连拖带拽的走着,光着脚,小腿上鲜血淋漓,身上披的是半件渔民的蓑衣,后面的一个小兵还不时那枪戳他的屁股催他快走。 商人?传教士?海盗?北炜的脑海中闪过一系列的问号。明代的广东福建沿海能看到外国人不稀罕,这个家伙怎么会给抓到临高县来了?是不是外国海盗? “给我叫通指挥部。” 太阳初升的时候,明家一家和中美特工三人组已经聚集在营地门外的沙滩上,一脸茫然。 早晨起来吃过早餐之后,那个一直对他们胡说八道到了明代的萧子山来了,受够了他的碎碎念的明家人还以为又来发神经了,没想到此人很客气的说决定放他们走了。 还没等反应过来,一艘交通艇就连人带行李的把他们都送上了岸。 海滩上的营地、港湾里的船只、沙滩上来回奔走的车辆和机械,扛着枪的士兵……这一切看起来是太不真实了,这群匪徒真是胆大包天啊。要不是这里有海湾,这家人还以为自己到了传说中的金三角地区。 “您看,行李都在这里了,都没动,您可以查点一下。”萧子山笑容可掬的对还在发呆的一家人说。 明朗真弯腰去开行李的拉链,被他妈拦住了,笑着对萧子山说:“信得过,信得过。” “这是什么地方啊?把我们撂这也得说下在哪嘛。”漂亮的女警mm发话了。 老人家又赶紧拦下儿媳的话头:“不用,不用,小同志您就告诉我们往哪个方向走能上公路好了。这儿看起来太荒了,我们要走也得有个方向不是。” “大妈,我昨天不就和您说了吗,这里是临高县的博铺港,这河呢,是文澜江。公路是没有的,你们沿着河往上游走,不多远就是临高县城了――不过是明代的临高县城。”萧子山说着这话都觉得自己在发神经。 老头子冷笑了一声:“格老子,博铺?你还不说这里是纽约。” “您看,真没骗你们。”萧子山反正昨天被骂惯了,他手一指烽火台,“那不就是临高的烽火台?那里过去就是临高角,老爷子您在海南当过兵,这地方您总该知道的。” “临高角?那灯塔呢?纪念碑乍不见了,给你吃了?” (临高角上的两大标志性建筑:光绪年间建造的海关灯塔、解放海南登陆纪念碑。) “这不是1628年吗,我们伟大的人民解放军还没来渡海解放海南。” 老爷子一脸不屑,还想说什么,被老妻推了一把,只好闭嘴了。 “博铺就博铺嘛,谢谢您了,我们这就走了。您请回吧。”大妈赶紧打着圆场。萧子山笑了笑,直到郭逸他们也被带来了,才对他们说: “这是公安X处的郭同志,他正好陪二个外宾,你们一起走吧。路上有个照应。” 明家的一家人都紧张起来,猜不透这萧子山卖得是什么药。至于小郭他们,也对这一家有点莫名其妙,今天一早冉耀带着人把他们带下船,一路上他都以为这家伙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