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长夜漆黑 也终将升起太阳……” 就像汪茜在他身后,慢慢抬起头,用前探脚步坚定而有力的拖行,有点类似模特步,但又更富力量感。 闻歌即能起舞。 甚至她都可以不用在乎荆小强唱的什么歌词,他的发音,他的情绪,就是舞蹈的出发点。 没人知道他们甚至是第一次跳这首歌,仿佛已经演练过无数遍那么娴熟。 荆小强其实也是第一次用中文演唱,随心所欲的把八十年代的《悲惨世界》英文歌词和二十年后好莱坞的歌词交叉混揉。 甚至连英文、法语都能交替融入进去:“可愿加入我们行列,与我无畏共患难 冲破险阻,那世界我们期盼许久 那就加入我们吧,这条路尽头的自由在召唤 你可听到这歌唱 发自每个人心底 这是首民族心声,不甘奴役英勇的反抗 敲打心灵的震撼 伴随着战鼓的擂响 去开启那新生的天窗,拥抱曙光……” 春晚有个专业难点,基本不允许打明暗光,很多漂亮的场面需要整体黯淡下来,然后打一束光集中到主角身上这种常见的灯光造型,在春晚不行。 因为“不允许看到灰暗面”,要欢乐喜庆嘛。 所以汪茜在后面大开大合的舞姿,并不是看图识字的顺着字面意义在演绎,她表达的是情绪。 那种整个民族在危难面前万众一心的抗争情绪! 斗志昂扬又充满了激越信心。 全场观众都惊呆了。 这是法西兰歌曲吗? 介不是红歌,嘛才是红歌? 难道资本主义要割自己的命了吗? 哦哦哦,是《悲惨世界》里面的主题曲,嗯嗯嗯,那个时代的法西兰呀。 可这也太应景了,这真的不是唱给我们听的歌曲? 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们就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想流泪…… 特别是年纪大点的,笃信小强这就是唱给我们的歌! 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那么多压迫,终于迎来了曙光,要战斗要拼争才能战胜黑夜迎来光明。 这首歌一定要唱得雄壮,要铿锵,要气吞山河。 特别是在没有伴奏的前提下,普通人演唱就是干巴巴的鸡叫声。 荆小强却带满了共鸣混响,厚重浑然的歌声又清晰得如珠落玉盘,字字敲心! 而且混杂了英语、法文的特点又显得整首歌非常洋气。 好像在随时提醒这是舶来品,不是红歌。 整首歌的节奏、气氛都不是红歌的式样啊,为什么偏偏让人这么着迷。 现场也有无数艺术家,他们可能在反复要求的排练中变成了呆板的表演者,但能走上这条路,那艺术敏锐力都不会少。 仿佛天灵盖儿都给冲上来,情不自禁的起身跟着手动、嘴动的感受想参与! 这首后来在好莱坞电影里鼓舞街头暴动的主题曲,的确感人至深: “可否倾力相助 助我高举旗帜,实现理想 抛头颅洒热血,将大地浇灌 你可听见这歌声,人民的歌声……” 真的没想到前排桌边也带头起身了,兴之所至还跟着挥舞手臂打拍子! 因为他们看到的想到的又不同。 普通人可能以为这歌声是在缅怀那可歌可泣的战争岁月,可荆小强唱来明明就是强调现在。 就像他们之前简单而深切交换的意见,斗争其实无处不在。 现在同样是在作战,只是刀枪火炮换成了金融市场、工业绞杀、粮食安全。 甚至这种战争更加惨烈,因为隐秘而狡诈,深邃而枯燥,普通人根本意识不到每个人都是战场上的一员。 很难像常规战争那样把所有人都集合起来共同奋战。 就像漫长的鸦片战争,仅仅是那么一场两场的局部战争吗? 那是一个民族在上百年里面被各种肢解碾压的全面战争,在无数个不起眼的拳台上被无声无息的击倒扼杀。 所谓神仙打架,真以为像凡人那样用王八拳嘛。 那都是用各种法宝、仙术匪夷所思的无所不用其极啊。 只有领导指挥这连绵不绝的一场又一场战役的人们,才会明白这歌声蕴含了什么样的鼓舞。 真是情不自禁的纷纷跟着起身跟着打拍子…… 导播终于能够把镜头切换过去,切换到了全国观众的电视画面上。 那一刻,荆小强仿佛看到了后来哪部电影里的镜头画面,在西柏坡,几位前辈在运筹帷幄的间隙自信豪迈地唱起《国际歌》,唱响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奏。 新世纪要来了,新的曙光也要来了。 全国观众也惊呆了,大过年的! 原来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啊。 平时都当成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