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镇(姆兰迪济)(2 / 2)

恒河平原则以水稻为主,印度每年小麦产量不比水稻少。

既然如此就暂且用小麦替代水稻种植,不过不再追求产量,种些口粮就行了,其他地区改种经济作物。

剑麻是黑兴根殖民团队的重点发展作物,后世,地处热带的坦桑尼亚是世界知名的剑麻产地。剑麻纤维韧性强,不怕海水侵蚀,是制造船缆、麻袋、地毡的上等原料。

当前时代还是木壳船的时代,剑麻良好的特性加上庞大的市场,使得这种作物的经济价值正处于上升期,相较于粮食而言,恩斯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种多少收多少。

毕竟粮食市场的开拓是漫长的过程,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还是农民,规模最大的产业也是农业,各国都有自己的粮食产业,市场竞争烈度可想而知,而且所有主粮都是薄利多销,不能迅速获得利润,这也是美国有那么多种植园的原因。

而剑麻这样的紧俏货就不一样了,基本上只有热带地区才能广泛种植,而且对降水要求高,毕竟热带也不全是雨水充沛的地方,还有热带沙漠这种气候存在。

热带雨林也不适合剑麻种植,倒不是说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不行,而是开发难度大,单就土地而言,热带雨林树木太多,砍伐树木就比较困难,小地块种植的经济收益又不突出。

而坦桑尼亚就不同,除了气候条件优越外,土地面积广阔,尤其是可耕地面积。

后世统计坦桑尼亚国土的可耕地面积可能达到6亿亩,占国土面积的四成还多,能养活4亿人。

恩斯特不知道数据怎么来的,不过自己的前世的亲身经历告诉自己,东非确实适合搞农业。

东非高原面积广阔,虽然说是高原,但从小生长在华北平原的恩斯特感觉东非和华北很像,也就是东非的海拔高了点,不然在恩斯特眼中基本和平原地带没有其他区别。

东非高原最独特的一点是没有在沿海形成巴西那种地盾,沿海平原和高原缓慢过渡,经济腹地条件优越。

所以后世的坦桑尼亚人口分布十分均匀,不像巴西人口那样全挤在巴西高原的东南角。

整个坦桑尼亚主体在东非高原上,国内地势起伏稳定,基本在同一平面,山地分布在边境的东非大裂谷带,比如乞力马扎罗,那种突然出现在平地上的高耸大山颇为壮观。

这也是恩斯特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因为乞力马扎罗和非洲草原泾渭分明,不像其他地区山脉和平原之间有所缓冲。

不管怎么说恩斯特认定东非的自然条件优渥,唯一制约土地开发的只有水资源,前世的坦桑尼亚农业困局,就在于此。

缺乏水利设施和储水的水库。雨季大量降水白白顺着河流汇入印度洋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所以在未来解决了东非殖民地的引水和蓄水问题,就可以解决东非农业开发最大的制约因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