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Chapter24(4 / 5)

迅速翻到第44页,指着文章《天堂里,你会接受我送的长裙吗?》。

“就是它,看看。”

西格把杂志交给布兰度。

从杂志名到文章名,完全瞧不出它们与凶杀案有一便士的关系。

事情却不能就看表面。

这篇被西格点名的文章,大致讲述了一个浪漫的悲情故事。

杜邦先生与寡妇相爱了。不是仅仅贪图肉/体之欢去豢养一个情人,而是渴望一段从身体到灵魂的爱情。

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杜邦先生改变了喜好,他为了能与寡妇有共同话题,从喜欢诗文音乐变成了钻研针线活。

他想要亲手做一条裙子送给寡妇,作为两人的定情信物,于是开始苦读各种针线活指南。

不幸却降临在有情人的身上。

一场入室杀人劫财,让杜邦死在劫匪的刀下。

寡妇远走他乡,消失不见。想要完成定情长裙之约,这对情人只有天堂再见。

西格:“是不是有点眼熟?这本杂志是法国西南部不出名的三流杂志。我翻了往期,它总会登载各种看上去让人眉头一紧的感情故事。

这篇文章的男主角,直接就用了「杜邦先生」,与「让·杜邦凶杀案」的被害人只差了名字。

剧情发展不能说与凶杀案报道完全一致,但也差不了太多。应该是把真人真事改编成故事了。

从昨天下午开始,我翻阅了让·杜邦案发生后的所有法国报刊。

半个小时前,终于在这本杂志上找到这篇有相关性的内容。有且只有它与让·杜邦相关,尽管不是以纪实新闻出现。”

西格又补充:“之前,您拿出的那份刊登凶杀案新闻的报纸,它没有被学院图书馆收录,可以说更加小众。当然,不排除其他学院或校图书馆有更多相关资料。”

布兰度盯着手里的文章。

这篇奇奇怪怪的情感故事,脱胎于真实凶杀案,那就可能潜藏某些凶案细节。

“针线活。”

布兰度指出,“杜邦一改往日的喜好,迷上了针线活类的书籍,这就是最反常的地方。假设这部分也取材让·杜邦的真实经历,一个小人物惨遭杀害的原因就藏在这种反常行为中。”

西格:“我也是这样想的。新闻报道说,寡妇为了劫财杀人,但让·杜邦作为普通文法老师能有多少钱?如果他真的有钱,被杀害后怎么可能几乎看不到几篇报道。

因此,凶手冒着杀人的风险,所图不小。让·杜邦没有大笔真金白银能被劫走,他能被劫的东西是看着毫不起眼,实则内有绝密的物品。”

②山海十八提醒您《[19世纪]危险迷人“B先生”》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②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布兰度:“比如一本针线书。”

书?

书!

两人都联想到今天凌晨沃德被害的地点,是在杰克学院图书馆一墙之隔的马路上。

布兰度:“让·杜邦案的凶手来到了剑桥镇,目标是杰克学院的图书馆。

剑桥镇发生了老鼠与公鸡异常事件,不全是不小心导致的意外,总有一次是在故意实验。凶手实验药物为了掌握计量,充分让学院看守人被迷晕或陷入幻觉。”

西格:“问题来了。什么内容的书,值得这样做?总不能真是针线活吧?”

“也许,书中藏着密码。密文与巨额财富相关,或者是关于某种信仰传承?”

布兰度猜测着,而她更倾向于前者。

“从「针线活」一词,我觉得与财宝的关联更大。您别忘了,伦敦那家著名的银行叫什么。”

伦敦哪家银行?

西格一想就明白了,“英格兰银行,人称「针线街上的老妇人」!”

伦敦,如今世界财富聚集地之一。

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

最初是一家带着政治色彩的私人商业银行,主要作用为了英国王室筹集资金,目的是与法国干仗。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格兰银行有着向英国中央银行变化的趋势。

1734年,它搬迁到伦敦的「针线街」。

之所以出现「针线街的老妇人」这个戏称,源于1797年的银行限制法。

当时,英国与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开战。

民众对纸币保值感到担忧,造成了兑换黄金的狂潮。

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量迅速下跌,时任首相下达了枢密院命令。

1797年银行限制法出台,暂停纸币兑换黄金业务。同时让银行加大纸币印刷速度,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詹姆斯·吉尔雷画出讽刺漫画,把英格兰银行比作老妇人。

小威廉·皮特首相强吻着这位老妇人,又去掏空她口袋里的金币。

这就有了英格兰银行别称的由来。

从这个角度再看两次凶杀案,一切变得合理起来,财宝动人心。

凶手为了书中宝藏,杀了最先发现秘密的让·杜邦。来到剑桥是要找相关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