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只让人左右为难。但好在许相有急智,很快找到了应对之策。
只见许相哈哈大笑,道:
“忠,当然是忠的。不仅我忠,便是河南诸位君子也是忠的。毕竟君无道,我们这些做大臣的自然有谏君之义。所谓,‘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这谏呢,又有文谏、兵谏两种。之前我不避丧身劝国家主战,这是文谏。而你们河南诸君执三尺之兵清君侧,这是兵谏,虽然道不同,但都是尽忠纳诚啊。谁能说什么不忠的?”
这一番话,直听得钟繇大呼好家伙。
此老儿真的奸猾似鬼,这都能诌出一番道理,而这番道理还必然会受河南世家们的欢迎。这许相果然不愧是能在宦官一门和党人一派之间游刃有余的。
钟繇内心鄙薄着,直接换了话题:
“司徒之前不是说我们要造反吗?我也实在告诉司徒,我们并无此念。只因汉天命犹在,德运尚存。所以我们河南世家最多不过是效尹霍之故事,只想使得天下重新回到正轨。”
钟繇的话让许相频频点头,也让后者舒了一口气。
实际上,之前一番话不过是许相相激之言,是要试探城外的河南世家们到底是什么打算。是改朝换代呢?还是只是另立新君。
许相三番两次问这个,就是因为这事关他前途的大问题。如果只是另立新君,那他许相后面入盟,也会有不错的前途。毕竟稳定洛阳局势都离不开他的。
但如果是改朝换代,那他就堪忧了。因为三公和汉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到时候,汉室都没了,他还能有什么价值?
现在从钟繇这里听到准确的消息,到底让许相安心了不少。
但这边安心还没多久,钟繇又说了一番话。只见其人悠悠道:
“但这天命和德运也不是一直不变的。要是汉室不受,这天命自然会转移。昔者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而吴不受,终有越甲吞吴之祸。这就是天予不取,凡受其咎。”
说着,钟繇盯着许相,一字一顿:
“这个道理,司徒懂吗?”
这个时候,许相才真正重视眼前这个年轻人,看着这人锐利的眼神,许相下意识道:
“懂的,懂的。”
他能不懂吗?人家意思就是说,后面会不会造反,全看人家还觉得汉有没有德了。那有没有德,不还是人家一句话?
这一刻,许相才醒悟,到底还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城外数万大军在,他的结果早就注定。
只有他还为之前拿捏钟繇而沾沾自喜,孰不知人家就是逗他玩。
自感颜面有损的许相让孙子许玄退下去了。
然后这净室就剩下了许相和钟繇二人,这时候两人可以说些实际的了。
节奏完全被钟繇掌控后,许相也没那种公卿的高高在上的做派了,他弯着腰,笑道:
“这此大变既然是因为庸者居高位。若能让贤者君子重回高位,想必这天下很快就能清明祥和。就是不知道,这大变之后,如我等这些人还有没有职位在呢?”
果然,孙子不在,许相就问的这么赤裸了。这许相是真的要脸。
钟繇点了点头,诚实回道:
“位置必然是有的,但还是不是三公,诸位君子没有商量过。所以我也不能说什么。”
许相兴奋点头,确认了前途后,还要继续争取一下,他谄笑道:
“目前能代表朝中,掌控住京都局势的,我算一个,太尉张延算一个。如果三公之位能给我两人,那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只有一位,我觉得还是我比较合适。毕竟那张延是河内人,算北人。而我是汝南人,与各位君子是一家人。自然更妥帖。元常,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虽然钟繇心里讥讽许相吃相难看,这就卖了自己的同党。但钟繇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许相如果投降,真的可能还会继续留在三公之位。不为别的,就为他是汝南许氏人。
所以钟繇只能点头,表示司徒你说的非常有道理。
既然给了保证,钟繇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反而问起了现在洛阳的情况,毕竟许相到底能不能控制洛阳,又能将控制做到几分,他钟繇也是要了解清楚的。
于是他问:
“如今京都内的兵马都有哪些呢?”
知道说到正事了,许相立马正道:
“现在城内兵马大概五千人左右。河南尹那里有千人兵,司隶校尉大概也是千人。剩下的就是南宫的南军千人,和召集的各公卿部曲家奴两千人。”
然后没等钟繇问,许相就道:
“这里面,我能控制河南尹那的千人。之前河南尹是何苗,此人已经随伪帝西窜,那千人卒就被我揽在了手上。然后还有各公卿部曲的两千人,因为是我相召的,所以也能为我调度。只有那南宫的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