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秦王东征(2)——洛阳城下修罗场(5 / 7)

世民决定趁热打铁,借着王世充元气大伤之际,出动大军,彻底清除洛阳周边为数不多的军事据点。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二十二日,郑国负责镇守河阳的宋王王泰,眼见唐军兵临城下,惧怕不已,竟然弃守河阳,不战而逃。王泰一逃,河阳立刻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其将赵敻等人,主动献城降唐。

河阳降唐不久,王世充的另外两员大将单雄信、裴孝达,则与唐军大将王君廓对峙于洛口,相持不下。李世民得知消息后,立刻率领五千步骑兵,驰援洛口。刚刚到达轘辕,单雄信等人听说李世民率军而来,连打都没打,直接脚底抹油跑了。趁着这个机会,王君廓挥兵追击,大破郑军。又过了数日,王世充的怀州刺史陆善宗,也举城投降。

直到此时,洛阳外围所有的军事据点,全部被唐军清除。王世充在河南的地盘,差不多丢失殆尽,再无立锥之地。况且,青城宫之战,王世充仅存的最后精锐,也伤亡惨重。再想主动与唐军决战,已经不可能了。摆在王世充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守洛阳。只要保住了洛阳,王世充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王世充收拢残余兵力,准备死守洛阳。同样,李世民此时也在摩拳擦掌,集中唐军主力,强攻洛阳。一场洛阳攻防战,即将拉开帷幕。那么,唐军进攻洛阳,究竟是否一帆风顺,李世民又能否顺利拿下洛阳?

应该说,唐军强攻洛阳,打得是异常艰苦。虽然,王世充此时已是苟延残喘,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且,王世充打定主意,要死守洛阳,自然会全力抵御唐军的攻城,负隅顽抗。

更重要的是,洛阳城池高厚,易守难攻,隋唐两代的东都,其战略地位,与西京长安不相上下。当初,李密率领三十万瓦岗军,围攻洛阳长达一年之久,都没能攻克洛阳,反而一败涂地。由此可见,洛阳城的坚固,可不是浪得虚名。唐军若要攻下洛阳,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还有,尽管这个时候,李世民率领十万唐军,包围了洛阳宫城。但是,洛阳依旧固若金汤。甚至可以说,王世充对洛阳的防守,做到了无懈可击,滴水不漏的地步。《资治通鉴》中,记载了洛阳的具体防务:

城中守御甚严,大砲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步,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五百步。

王世充拥有着远胜唐军的守城武器。比如,他有两个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一个是抛石机,可以承载五十斤重的飞石,投掷两百步远;另一个则是八弓弩,这种武器,箭身如车辐粗细,箭镞则如巨斧一般,最远射程可达五百步,杀伤力极大。这两件武器,是王世充死守洛阳的绝世兵器。

洛阳城防坚固,王世充又婴城固守,李世民除了四面围城,也只能望城兴叹。王世充死守洛阳,唐军攻城毫无进展。几乎所有人都感觉攻城无望,就连唐高祖李渊也曾经想过从洛阳撤军。唯独李世民一人,坚定信念,绝不动摇,甚至不惜和父亲李渊发生分歧,顶住所有人的压力,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李世民集结唐军全部主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紧接着,李世民指挥近十万唐军,四面攻城,昼夜不停,对洛阳发起了猛烈攻击。洛阳终究城池坚固,虽然唐军奋力进攻,但由于守城郑军的拼命顽抗,唐军连续攻城十几天,竟然没能攻克洛阳。在这个过程中,唐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也没有拿下洛阳。

尽管唐军强攻洛阳,暂时受阻。但是,王世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已经进入了山穷水尽的绝境。

与唐军几番交战,王世充折损了数万精兵强将,他赖以起家的“江淮劲旅”,基本上伤亡殆尽。因此,王世充困守洛阳,用于守城的部队,不过是一群残兵败将。再加上王世充的倒行逆施,导致他彻底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不少人都已经对他失去信心,纷纷要脱离王世充阵营。

比如,唐军攻城期间,洛阳城中,先后有十三位高级官员,想要翻城而出,倒戈投唐。可惜,事不机密,被王世充发现了。要知道,王世充对待政敌和背叛者,从不手软。结果,王世充一发狠,这十三人瞬间人头落地。不过,从另一个方面,也能反映出,王世充已然独木难支,濒临崩溃。

洛阳久攻不克,进展很不顺利,这让许多唐军兵将,不免有些失落、沮丧。而且,从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到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唐军一直处于连续作战的状态,整个部队疲惫不堪。洛阳又一时半会打不下来,陷入泥潭。于是,唐军将士不由人心思归,萌生了返回关中的念头。

此时,唐军内部,退兵之声甚嚣尘上,不少将领也纷纷内心动摇,想要返回关中。果然,以任国公刘弘基为代表的唐军诸将,集体向李世民进言,请求班师回朝,休养生息,等将来有机会了,再次进攻洛阳。

诸将请求班师退兵,这显然与李世民的想法,背道而驰。李世民深知,洛阳一战,事关重大。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