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河北叛乱(2)——洺水之战(4 / 7)

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 (《资治通鉴》)

这样一来,唐军无法从外围突破,李世民不免有些担心,他担心城里的王君廓,守不住洺水县,顶不住刘黑闼的攻击。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世民急忙召集诸将,商议对策。会上,李世勣说道:“若甬道达城下,城必不守。”李世勣分析,一旦叛军的甬道修成,直通城下,则洺水县城一定抵挡不住刘黑闼的进攻。

关键时刻,行军总管、郯勇公罗士信挺身而出,主动向秦王李世民请缨,愿意代替王君廓,坚守洺水县。罗士信是一员猛将,李世民相信,以罗士信的勇猛,守住洺水县,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李世民登上洺水县城南的一座高冢,用令旗发出信号,命王君廓率部突围。接到旗语指令后,王君廓立即率领部众,从南门奋力突围。但是,南门叛军重兵封锁,王君廓的第一次突围,以失败告终。南门突围失败后,王君廓转而从北门拼死力战,最终溃围而出。其后,罗士信趁机率领两百精兵,进入洺水县,接替王君廓。

事实上,李世民以罗士信顶替王君廓,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洺水县为诱饵,牢牢吸住刘黑闼主力,逐渐拖垮他们;然后,趁叛军兵困马乏之际,发起突袭,一战破敌。为了争夺洺水县城,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眼见李世民大军慢慢逼近洺水县,刘黑闼内心焦灼万分。如果再不能夺下洺水县,他将会输掉整个战争。这个时候,刘黑闼彻底红了眼,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下洺水县。根据史书记载,刘黑闼修好甬道后,不分昼夜,猛攻洺水县,连续攻了八天八夜,发疯似地直扑洺水县。

面对刘黑闼的疯狂进攻,罗士信带领麾下两百精兵,拼死抵抗,坚守城池,一次次打退叛军的进攻。在此期间,李世民曾经试图多次派兵救援。奈何,天公不作美。当时,正值大雪天气,大地冰封,道路阻塞,唐军无法及时增援,导致叛军攻势越来越猛,罗士信只能孤军作战。

虽然罗士信拼死守城,但毕竟敌众我寡,手上只有两百甲兵,面对数倍于己的叛军,又无外援;最终,罗士信苦苦坚守八天后,寡不敌众,于武德五年(622年)二月二十五日,洺水县城失陷,罗士信被俘。

罗士信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是闻名天下的瓦岗英雄,唐军军中的少年勇将。因此,刘黑闼想要招降罗士信,让他为自己所用。谁知,罗士信一身傲骨,誓死不降,反而对刘黑闼破口大骂,最后被刘黑闼杀害,年仅二十岁。一代少年战将罗士信,为了大唐王朝的统一大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隋末唐初的风云乱世中,罗士信侠肝义胆,勇冠天下,曾经与秦琼、程咬金、李世勣等人聚义瓦岗,共同反抗暴政;也曾经为了大唐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谱写下了一首首瑰丽的英雄壮歌。可惜最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胜利的前夕,罗士信壮烈牺牲,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军人,最好的人生归宿。

罗士信遇害,李世民痛失爱将,悲痛不已。后来,唐军收复洺水县城,李世民派人找到了罗士信的尸体,满足了他生前的心愿,将罗士信与老上级裴仁基,合葬于洛阳北邙山,追谥为“勇”。

罗士信生前,一直非常怀念老上级裴仁基,感念裴仁基的知遇之恩。可是,裴仁基被王世充所害,身首异处。后来,唐军攻克洛阳,罗士信用家财收敛了裴仁基的尸骨,葬于北邙山。而且,罗士信不断对其他人说,我死后,也要葬在这里。因此,李世民满足了爱将生前的需求,将罗士信葬在裴仁基的墓旁:

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曰勇。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旧唐书·罗士信传》)

在与刘黑闼叛军最后阶段的较量中,唐军丢失了洺水县,还牺牲了猛将罗士信,这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同时,李世民也发现了,刘黑闼已是强弩之末。此次攻陷洺水县,刘黑闼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即使占领了洺水县,也未必能长期固守。针对这种现象,李世民决定,反攻洺水县。

果然,洺水县失守四天后,武德五年(622年)二月二十九日,李世民组织唐军,进攻叛军,重新夺回洺水县城。也就是说,刘黑闼仅仅占领了洺水县四天,就被唐军夺了回去。这一次,刘黑闼再也无力反击,只得撤出洺水县。

唐军夺取洺水县,意义重大,等于在刘黑闼的后方插入了一把利剑,切断了刘黑闼与其它据点之间的联系,彻底截断了叛军后路。同时,也标志着战役到了最后时刻,双方的决战一触即发。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民与罗艺合兵,驻扎于洺水以南,同时分兵屯于洺水北岸。此时,刘黑闼的主力,驻兵洺水以北,两军隔洺水对峙。直到这个时候,战争的主动权,又回到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