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第三百二十一章自由奢华的汴梁51 考……(3 / 5)

,才会下嫁。

这事之后,娘家接她和她所出的两个嫡子进京,作为宗室女,即便太宗恼恨其丈夫,也不会受到太多的牵连。

其两个孩子作为宗室的外孙,还能跟着娘家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因此,嫡母毫不犹豫选择带着两个儿子离开,至于邓久思这个庶子,她当然不会管。

不过好在,她也不是刻薄之人,分了一部分邓宁县的地产给他和他的姨娘,另外还把大宅子留给了他们母子居住。

就这么地,邓久思和姨娘在邓宁县住了下来,等他长大入学,考取了举人,见再没有进益后,就在县衙谋了主簿一职。

这些年也有机会升官,但邓久思本人安贫乐道,没多少进取心。

他娶了当地一平民姑娘为妻,夫妻恩爱,即便只生下一子,也没有纳妾的心思。

后来儿子长大,没有什么读书的天分,邓久思也不觉得有什么,没有强迫儿子读书,而是教导他打理家中产业。

随着他这些年的经营,当年嫡母留下的那部分产业早已翻了好几倍,儿子即便考不上功名,也吃喝不愁。

之后儿子娶妻生子,一家人满心欢喜的迎接孙子邓未珏的到来。

然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媳怀孕七月的时候,邓久思的儿子外出突遇暴风雨,而他正好在山林中行走,因为脚下打滑,滚下山去,人就这么没了。

儿媳得知这个惊天噩耗,直接难产生下一个儿子,来不及看儿子一面,就失去了生机。

老两口痛失儿子儿媳,刚出生的孙子还早产体弱,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操持一切。

好在他们身体还行,没有被这打击击倒,而孙子随着调养,身体也渐渐好转。

等到三四岁上下,基本已无大碍,且聪明伶俐,显示出读书的天赋。

老两口自然欢喜,邓久思就此认真教导,悉心教养。

按理来说,他本该好好待在家里,为何会出现在百里外的小镇。

这事还得从小孩的母亲讲起,小孩母家姓张,是邓宁县一富商之女,和小孩的父亲本是门当户对。

张小姐出嫁的时候,家里富裕,陪嫁也多。

可没几年,娘家的生意就出现了动荡,渐渐落寞下来。

邓家是慈善人家,对于儿媳妇接济娘家,丝毫没有怨言,在允许的范围内,还会尽量多帮忙。

后来张家父母相继过世,只留邓未珏的大舅二舅,至此分了家。

大舅带着妻儿出去讨生活了,而二舅则在家里,靠妹妹接济养活。

后来张小姐难产去世,看来儿媳妇的面上,邓家也没断了给二舅的接济。

可有一句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就因为对他们太好了,导致二舅觉得理所应当,并越来越贪婪。

他甚至想要借着这层姻亲关系,吞了邓家家产,于是不久前,他找借口把邓未珏带到家里去,然后暗暗把人关了起来。

邓未珏就是再聪明,也是一个孩子,不懂人心险恶,加上这是亲舅舅,从未设防。

等到被人关起来,又偷听到二舅的打算,才清楚自己的处境。

他二舅打算把人先关起来,然后佯装孩子被劫匪抢去,要邓久思付赎金,赎金的价格最起码也是让邓家倾家荡产。

等钱到手,他再把邓未珏卖到山窝窝里去,然后带着一家人离开,去过逍遥日子去。

邓未珏聪明,知道二舅要是真的得逞了,爷奶就没了活路。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利诱二舅家的小表弟帮自己解开绳子,然后偷偷跑了出去。

那天正好下着大雨,这点动静二舅一家起初没有觉察,但他在雨中奔跑,也是受寒严重。

再加上雨幕的遮挡,一时间门分不清回家的路,去了相反的方向。

这样一来,反倒是逃脱了二舅的追踪,可毕竟人小,在又累又饿又乏的情况下,晕倒在路上。

等他醒来,就在那山西人的背上了。

邓未珏害怕这山西人也会和二舅一样,借自己害爷奶,谋夺邓家家产,于是一言不发。

跟着这山西人几天,他才弄懂对方的想法,是打算卖了他换几两银子。

他正思量着,怎么把山西人引回邓宁县去,到时候就好脱身了。

恰在这时,被白玉堂解决了,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而这本是随手帮人的一件小事,却也给白玉堂提供了诸多帮助。

他想的不错,邓三关和邓久思确实有点关系。

邓家是个大家族,枝枝蔓蔓很多,除了南安府的主家外,还有好几个分支,住在南安府下辖的县城,或村子。

邓三关原本是邓宁县乌里村人,因为发了家,才搬到邓宁县城的。

两家虽然不熟,但都知道有这么一户族人的存在。

邓久思身为被排挤出来的长房庶子,在家族中本就地位尴尬,很少和族人联系,因此即便知道邓三关是族人,也没主动结交。

而邓三关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也没有找上门来,因此两家就处于这种知道彼此,却从不往来的情况。

在看到宝贝孙子被送回来,邓久思欣喜若狂,对于白玉堂想知道的事,自然十二分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