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第四百五十八章红楼潜龙在渊72 在五……(4 / 6)

在游玩之余,她也会时不时关注一下各地的风土民情,以及她做的那些改变对百姓们生活的影响。

和五元镇这个闭塞的地方不一样,川蜀地区的百姓因为长江的缘故,和江南联系紧密,并不比京城接受新事物时间晚。

在这里,她已经看到了各项改革带来的变化,比如大街上用水泥铺路,比如行走的百姓都穿上了鲜亮的衣裳。

随着棉纺织的发展,染色等工艺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改良,染了各种颜色的布也越来越便宜,普通百姓都买得起。

加上这种技术漂染出来的布料,不容易褪色,洗个几十次都没问题。

加上有肥皂加持,百姓洗衣服不用再捶打,也能洗得很干净,换衣服就勤了。

既然换了干净衣服,那没道理不给自己洗干净,对吧?

半年多时间,蜂窝煤已经普及过来,这种廉价又省力省柴火的方式,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广大百姓的欢迎。

商人都是精明的,在西北发现这样的商机,立刻带到各个地方,偏制作方法是公开的,你看到商机,别人也看到了,那为了抢占市场,他们只能打价格战,越便宜越有人买。

或者和苏叶在西平府实行的那样,买够一定数量的煤炭,或者赊够一定数量,就送专门的炉子。

生火成本一下子降低了,那多烧一点热水,把自己收拾干净一些,就变成一件不那么麻烦的事了。

因而苏叶打眼看去,大街上不再像以前灰扑扑的,许多人佝偻着背,低着头含胸往前走。

一眼看去就很鲜亮,精神头瞧着都不一样了。

这样的变化从巴蜀一直蔓延到南邵,到这里就变成另外一个画风了。

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彩云之南就像是落入人间的仙境,无论景致还是环境,都美好得不可思议。

可此时的南邵人却没那么好相处,或者不应该说南邵。

南邵已经是百年前的称呼了,这地界曾诞生一个名为南邵的国家,有四五百年历史,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

后来前朝确立正统,可南邵自诩良臣,不愿意臣服前朝皇帝,当时整个中原内忧外患,也顾不上这偏远的南方,毕竟离中原实在太远太远,还隔着难以跨越的高山。

等到王朝稳定下来,有时间对付南邵国了,人家早就分裂成三个小国:大长国,天兴国和大义国。

不是同时确立的,前后相差十几年,但三国势力相差无几。

从中原出兵本就困难,南方多瘴气,士兵不适应,加上崇山峻岭,行军困难,前朝派了军队来征服,结果半年一点战果都没有,士兵却因为疫病损失了一半。

前朝皇帝及时止损,不再进攻,反而采取拉一打一策略,让三小国互相内斗,给双方制造了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得不说,搞阴谋阳谋,那些读书人一套套的。

经过前朝一百多年,加上本朝一百来年的努力,南邵已成功分裂成七个小国家,且常年处于不安定状态,因为总是被下级夺权。

国主,权臣,其他官员,以及被压迫的百姓,始终蠢蠢欲动,动荡不安。

哦,你要说为什么每次都会出现权臣?

现在没有,可以立马培养扶持一个嘛!

实在不行,还能撺掇平民们造反呢,反正这里也没多少人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加上国主和权臣官员为了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势,强权统治,还明争暗抢对方的势力和人,搞得民不聊生。

加上小国与小国之间从未停歇的战争,这小小的南邵之地,一直上演着七国争雄的戏码。

也因此,在美丽的彩云之国,到处是剽悍的战斗。

这不,他们刚进入昭班地界,就看到一伙人在械斗,从衣着打扮可分成三拨人,混战在一起。

春景和春来目瞪口呆,“这是第六起了吧,这次是为了什么?”

“上次是为了抢水,上上次是发觉对方偷了自家树上的果子,上上上次是两个寨子的首领看上了同一个姑娘......”

“这次,是为了获得粮商会的承包合同,”苏叶观察了一下,轻笑道。

南邵啊,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武德充沛成这样,不拉去打仗真的白白浪费了他们的天赋。

是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形成了和温润气候完全不一样的彪悍作风,不服就是干。

日常口角,没吵赢就动手,自己不行就亲戚朋友,整个寨子一起上。

反正打架嘛,习惯之后也不过是日常运动罢了。

加上南邵是天然的药材基地,这边传统的蛊医在治理外伤方面,更是技术精湛,越发助长了好斗的风气,一言不合就打起来。

粮商会在这里开展工作极其困难,起初是想像东北一样,先圈地,然后请当地人来做工。

当工人给够保障,还旱涝保收,正常人都该知道怎么选,总比他们自己辛辛苦苦种粮食,结果除了自己吃,大部分要上交,积攒不下任何财富好吧?

像女真人和东北平原上其他少数民族,一开始再强硬再警惕,渐渐也被腐蚀了。

庄子越来越多,被圈走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大,却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