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对于朱雄英来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也习惯了这些事情。 到了朝堂,朱雄英看起来还是在‘闭目养神’,几乎是在修闭口禅。老朱也很有默契,没有在一些事情上多开口,几乎是很少点朱雄英的名字,很少让朱雄英发表一些意见和观点。 耐心的等着就好,朱雄英现在就是在等着卓敬拟好折子,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现在不适合朱雄英亲近下场,现在还不适合逼着一些人表明立场等等。 在听着一些朝政的时候,朱雄英忽然间觉得有些不太对了,感觉到了有些人可能已经有点安于享乐的。或者说是有些人觉得,现在不适合继续四处征战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在一些文官看来,现在不适合继续四处征战,国内就算有些反叛的事情,也就是西南边陲的地方有着一些小小的蛮族叛乱,算不上什么。朝堂现在不应该继续增兵东瀛,觉得不划算。 东瀛有银山不假,占据那里就足够了。现在又是出兵又是出粮食的,先不说太过遥远很难直接纳入统治范围不说。最主要的是打下来了还要分封给藩王,让藩王成为诸侯王,这样的操作在文臣们看来相当的不好、相当抵触。 老朱勃然大怒,对于一些文臣的观点相当的不满,觉得这些人就是在出幺蛾子。 看着余怒未消的老朱,朱雄英笑着说道,“皇爷爷,和那些人有什么好气的!” “那些人就想着是咱大明的臣子,咱分封藩王他们不认,你也不喜欢。”老朱拍着桌子,大声说道,“咱都给你皇叔分到了要塞、险隘之地,要他们尊王攘夷、拱卫朝廷,这还不高兴!现如今去了海外,还在闹!” 朱雄英乐了起来,嬉皮笑脸说道,“格局不够,那些人只是想着中原朝廷,海外之地自然看不上。那些人只是想着大明的官,没想过皇爷爷也是皇叔们的爹。皇爷爷也莫要置气,以后孙儿也是要继续打天下的,皇叔有地去。” 老朱故意板着脸,没好气说道,“就属你最坏,那些文臣就是怕朝廷兴兵,整日说着穷兵黩武,想着咱承享太平。你倒好,尽是发配你皇叔去蛮夷之地当个僚人的王。” 朱雄英也不怕,抱着一堆奏折走向小书桌,“皇爷爷这么说就冤枉孙儿了,皇叔要是不想在大明境内,那就去蛮地开国,有自己的基业之地。要是不想去蛮地,在大明也可以当个富贵亲王。皇爷爷,这待遇前朝可没有。” 老朱没好气说道,“前朝就有,蒙元那些个王子都有自己的汗国。” 好吧,老朱这么说其实也没有问题,蒙古帝国在分裂后确实有着几个汗国,四大汗国就是最普遍的说法。 忽必烈的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建立了钦察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是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的第六子建立了伊利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是窝阔台汗国。 朱雄英笑着说道,“皇爷爷,其实这样也挺好的,皇叔们在海外开国,只要尊大明就好。皇叔们有了基业之地,皇叔们的后代也有他们的安居之所。再者对朝廷来说,一方面是少了亲王的负担,也多了不少屏障守护中原。” 老朱冷哼一声,没好气说道,“咱看啊,你就是不想咱给你皇叔们太好优待。” 这么说也没有问题,主要是老朱给皇室的待遇确实太好了。现在看起来没问题,再过个几十年那就可以看出来皇室带来的压力了。至于说王朝中后期,皇室的待遇更是沉重负担。 老朱也开始批阅奏折,随即说道,“英儿,你皇叔若是想要去蛮地,你就让他们去,那是他们的造化。但是你得答应咱,不许发配他们去蛮地。” 朱雄英自然连忙说道,“皇爷爷放心好了,到底是我皇叔,我还能害他们不成?孙儿想的也简单,皇叔有野心、有抱负,去海外开国,有着自己的宗庙。要是不愿去就在大明,我家老二那性子怕是赶都赶不走。” 老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朱允熥那孩子是真的赶不走,打下来了江山送给他,那孩子怕是都不愿意要。因为大明繁华,在这里吃喝玩乐就好,他可不想去蛮地当个王。 朱雄英也继续说道,“东瀛算得上是基业之所,高丽也是。孙儿想着安南那些地方,也可以夺回来。大明周边有些小小的王国,这不是坏事。” “你就不怕你的皇叔在那边强盛起来了?”老朱幽幽开口,说道,“你这些皇叔,没几个安分的。以前也就是你爹压着,要不然你看看,你那些皇叔的本事。” 对于这一点,朱雄英不会反对。虽然他的不少皇叔看起来道德底线比较低,在封地为非作歹的。但是朱雄英的这些皇叔们,大部分也都是有带兵的才华、天赋。 四叔朱棣先不说了,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也都是带过兵的。六叔朱桢在云南、湖广之地数次评定蛮族,七叔齐王朱榑数历塞上参与过北伐。 也就是朱雄英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变化,大明的塞王没有历史上那么强。要不然的话,宁夏庆王、大宁宁王、平凉安王......这些都是非常厉害的,军事上都是少不得要有些建树。 朱雄英嘿嘿笑了起来,说道,“皇爷爷,虽然朝廷帮忙打下一片基业之地,但是这也就是一些小王国。皇叔或者皇叔后代出息,他们可以壮大,孙儿也认了。说到底就是肉烂在了锅里,还是我朱家人做主,还是我朱家人坐天下。” 白了一眼朱雄英,老朱没好气说道,“你也憋着坏心思,你皇叔的基业之地都小。他们要是想要威胁到中原,怕是得几代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