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 取舍(1 / 3)

,皇明皇太孙 仁慈,朱允煐自认为还是有一些的,虽然可能这样的仁慈也是比较有限,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英示皇帝的仁慈等等,但是也没什么关系。 朱允煐的仁慈,只需要对大部分人就够了,而不是所有人,朱允煐也从来都不指望所有人都会拥戴他,或者是所有人都会对朱允煐歌功颂德,朱允煐知道这样的事情不现实。 比如说辽东,现在的辽东就会荒僻,就是生活环境恶劣。不要说大明朝的百姓了,就是很多女真人,也都会受不了,这就是茹毛饮血的一个状态。 辽东,现在都算不上以后的宁古塔,宁古塔都要比现在原生态的辽东基础好! 对于南洋的土人,朱允煐自然算不上仁慈,那不是大明朝的子民。对于高丽的百姓,朱允煐也不需要关心那么多,倒是蜀王和宁王现在很在意高丽百姓,因为他们要在那里封国,百姓、人口,自然也就无比珍贵了。 常茂也明白这个道理,出身将门的他可不会心慈手软,和很多大明百姓一样,对于蛮荒之地的土人,大明朝上下是看不上的。 所以不断有南洋土人被送去辽东,大家也都是心安理得的。 朱允煐也明白辽东的苦寒,说道,“咱赐给武勋人家的庄子,产出就是归你们,也无需纳税。就是要说,那些个地方,现如今也难有什么产出。” 常茂立刻就反驳了,有些小得意的说道,“辽东那些地方是苦寒,一般人也受不了。现如今不是高丽缺粮食嘛,咱可以换。咱也哄着一些野人走出林子,帮咱挖参。” 看到朱允煐不说话,常茂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说起来沈阳侯手里头还有一些人还算可靠,以前也多是蒙古人。在辽东那边也挺自在,现如今也能帮上忙。” 朱允煐的表情也古怪起来了,沈阳侯察罕的父亲可是纳哈出,当年纳哈出投资的时候常茂就是宴席上要砍纳哈出,结果导致纳哈出复叛,常茂就和他岳父冯胜互相指责。 这就是常茂曾经做的事情,也导致堂堂开平王嫡长子彻底失去兵权。如果不是看在朱允煐的份上,当年常茂做的事情,就足以被发配了。 不过那都是陈年旧事了,纳哈出再次投降后也算的上忠于大明,这个昔日蒙古四杰之一木华黎的子孙,也成为了大明朝的武勋,一直坐镇辽东,也没少跟着蓝玉南征北战。 甚至现在的沈阳侯察罕,也是常系的重要一员,当年常茂和纳哈出搞出来的一些不愉快也早就被忘记了。大家现在一起努力,继续享受着美好的贵族生活,一起努力在朝堂上更有分量,大家现在可是在同一条船上。 朱允煐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个时候也没必要多说,习以为常了。 提到了察罕,朱允煐就有着一些其它的想法了,也不得不想啊。 当年纳哈出可是元朝的太尉,降明后的纳哈出依然手握数万铁骑,他的部队也基本上都是在辽东经营着。不夸张的来说,纳哈出、察罕父子两个,在辽东的根基非常好。 哪怕这么些年下来,不管是老朱还是小朱,实际上也都会用各种手段去稍微的限制、削弱纳哈出、察罕。但是现在的辽东,自然是那对父子的势力范围。 都说黔国公永镇云南,实际上沈阳侯在辽东也是一直镇守着。但是这个做法,也是皇帝的无奈,皇帝肯定不会像信任沐家那般信任沈阳侯一脉。 毕竟沈阳侯一脉说到底还是降将,而且还是异族,这要是不做点什么,那也说不过去。 朱允煐没有隐瞒自己的心思,看着常茂问道,“说到沈阳侯,他们在辽东也快二十年了。咱记得当年纳哈出屯兵二十万对峙大明天兵,好些都是弓马娴熟的骑兵。” 作为曾经和纳哈出对峙的大明将领,常茂说道,“说是二十万,好些都是老弱,能战之士不足五万。真要是打起来,那些人可挡不住大明天兵!。” 朱允煐点了点头,说道,“当年纳哈出受封海西侯,察罕改封沈阳侯。这不管怎么说,这父子两个都是在辽东,手底下的兵马也多是早些年的蒙古骑兵或者其部族。这不是个好事啊,这时间久了,怕是好些人以为辽东是蒙古人的地盘了。” 常茂在这个时候就没有多说什么了,主要也是因为他足够聪明,知道这样的事情非常敏感。所以在这个时候还是选择沉默的比较好,哪怕他是皇帝的舅舅,在这样的事情上也不好过多的表态,这也是他多年来的政治智慧。 看到常茂不说话,朱允煐也没有多在意,他还是非常了解常茂的性格。更何况这样的事情,也不能只是和常茂聊一聊,还需要和其它的重臣商讨才好。 不过可以肯定的事情,那就是原本比较特殊的沈阳侯察罕,肯定是需要调整一下了。继续将他留在辽东不是个好事,朱允煐还是需要防患未然。 毕竟现在的大明朝国势强盛,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敢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思,一个个的看起来也都是足够的谨慎,一个个的似乎也都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将。 只不过朱允煐也明白,一旦大明朝的国势有所衰落,那么一些野心家或者就要蠢蠢欲动了,他们或许想要风水轮流转、富贵险中求。 沐家在云南其实还好说,现在的云南基础条件比较差,没有足够多的物资不说,也有不少蛮族时不时的作乱。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坐镇。 沐家比较可靠,也是因为皇帝的关系,毕竟这是老朱钦点的亲戚之家。 但是察罕就不行了,谁让他是蒙古人呢。哪怕他是大朱的心腹,是蓝玉麾下的大将。但是考虑到辽东的情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