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就行了。小郭啊,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叫做医不叩门。” “医不叩门,道不轻传,是这个意思吧?”郭玉明小心问道。 “嗯,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你知道我们中医人应该怎样做到这四个字么?” 郭玉明摇摇头,字面上的意思他能解释,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他还真的不知道。 医不叩门这个说法,在纯粹的中医人当中,基本上就是普遍遵循的真理。 有的人质疑,既然是医者父母心,你当医生的要是发现别人有病了,为什么不去主动登门给人治疗呢? 在过去,中医人行医一般是两种形式,好一点的,是坐堂行医,稍微差点的,就是游走江湖的郎中,也被称为是走方郎中。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中医人,只要是不是心术不正的,都恪守这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强拉病人看病。 只要是人,一般都会很忌讳自己有病,因而即便是看着人有病,他自己都未必觉得自己有病。 就算是一个人表现出来了病症,病人会有自己的选择,除非是极为特殊的情况,医生一般都会尊重病人的选择。 因为中医治病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医本身在诊断治疗上就是一种精神范畴的判断,不像西医一样能够给你拿出具体数据,因而病人对于中医人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素问*五脏别论》说道:“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大部分的病人,都不会知道,也不能理解中医气血阴阳辨证论证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主动上门说人有病,是很难取得信任,就更别说有什么治疗效果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扁鹊见齐桓公这个例子了。扁鹊几次见到齐桓公,都说对方有病,可齐桓公第一次的时候一句寡人无疾推却了扁鹊的好意。等到了第二次,齐桓公的态度就是不应,到了第三次,就是不悦了。 这不能说扁鹊的医术不高,他都已经看出了齐桓公病症的各种状态,可因为讳疾忌医,齐桓公丢了自己的性命。 一个有见识的诸侯都是这样对待名医的,更别说是普通的老百姓了。 齐桓公有句名言,值得所有的医疗工作者铭记,那就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当我们看历史典籍的时候,谁都会批判这种思想,可在现实当中,谁有敢说心底里没这样怀疑过医生?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疾病是一个出现意外可能非常大的过程。病人的病情会不断变化,医生的治疗手段也会因为出现新情况而出现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对医生没有很大的信任,疑神疑鬼,就不可能配合医生的治疗,甚至会出现极端的情况,病人会中途放弃治疗。 没有一个医生敢放言说他能够彻底只好一种病,无论是癌症还是感冒,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医生也只能说有针对疾病的手段,但敢说能够治好哪一种病,就是狂妄加无知。 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主动上门给人看病,是意见风险性非常高的做法。除非是病人眼看着不行了,医生出于良心的拷问会去告知病人,否则,是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可能会给自己惹上大麻烦的事情的。 医者父母心这个职业道德是没错的,可是在具体的事情上要具体对待。医生部门泛滥无谓的道德同情心,这其实是对医生自己,也是对病人的一种负责。 郭玉明点头道:“老党,看来中医一些古训,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有很多的事情,都不是能用简单的常理去判断的。” “是啊,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训,那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的。这是中医前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但也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很轻易定义为跟不上时代了。” “老党,那你明明看到白院长有隐疾,就这样不管不问么?” “说句玄之又玄的话,这就得看机缘了。如果能有恰当的时机,肯定是会委婉提醒白院长的。但要是没有机会,说了人家未必就信,而且,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白院长身边都是什么人啊?有不少可是医疗领域的超一流专家,我们人微言轻,要注意方式方法啊。” 林源忽然问道:“郭大哥,我想冒昧问一句,你的那本医书,能给我看一看么?我没别的意思,无心窥探你的秘密,我就是对医书感兴趣就是了。” 郭玉明笑道:“林源,你说的太严重了。有什么不能看的?这本书有很多人感兴趣,我都给人看了,但是别人看了说这书没用。咳,就是不上心啊。” 说完,郭玉明转身回到自己的寝室,拿过来一本书递给了林源。 林源叫过来党少波,把书放在了书台上,翻看这本书。 众人都在周围围着,伸长了脖子看。 这本书是一本仿古的竖刊刻本,书皮已经没有了,前面的扉页是用胶带给固定住的。 上面的字也都是繁体字,不过,繁体字的中间,有密密麻麻的圆珠笔标注的简体字注解。 有几个人看到这里,就有些失望坐到了床上。本以为能看到什么好东西呢,可上面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