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李.盛世缔造者.屠龙少年终成恶龙.隆基(……(2 / 9)

一样的情愫。

童年的阴影告诉他,有权利和没权利是不一样的,做案板上的只能任人宰割的鱼儿只会给人带来绝望。】

【于是唐隆政变后干掉韦后集团拥有了皇位继承权。

先天之变干掉了强有力的对手“宰相七人,四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的姑姑太平公主掌握了政权。「1」】

【皇权稳固,任用贤能,整顿朝纲。

或许李隆基不是一定要开创盛世,但很不好意思,李隆基早年虚心纳谏的优秀本质,在加上时代的力量和贤臣的力量,确实做到了推动着一个盛世徐徐展开。】

李世民紧张地咽了下口水,双目炯炯有神,期待盛世。

其他臣子则爆发出窃窃私语:“看来是一个和太宗、周皇一样的人物啊!”

“是啊是啊,是一个懂得虚心纳谏的帝王。”

天知道他们这些贤臣多喜欢懂得虚心纳谏的帝王啊,懂得虚心纳谏至少不会自己一条道走到黑,带着整个帝国撞南墙。

【那时,夺得皇位之后治国这一难题就被摆在台面上。

治国什么最为重要?

在于‘治’

谁治?

人治。

老祖宗太宗的成功例子近在眼前。

爷爷奶奶辈的经验教训亲眼看过。

精通治国方略的唐玄宗知道了用人乃治国根本这一真理。】

亲口被仙幕说出来的感觉总归是一样的。

代表着这人真的在施行‘治吏’之策。

老祖宗李世民嘴角上翘,拍手称赞,道:“此子若能有此觉悟,这吏治,稳了!”

其他文臣这下子瓜子也不磕了,目光炯炯有神。

房玄龄道:“此君只要得陛下您在吏治上的一分真传,就可再现清明吏治!”

房玄龄不说虚的,世间只要有皇帝有识人之明。善于纳谏,哪里会愁吏治不够清明。

其他臣子疯狂点头,超级认同。

所以这也是一个同他们陛下一样会治人之君吧,是吧是吧!

【李隆基虚心纳谏的品质后和老祖宗的积累,让他拥有众多贤臣。

《唐纪》称:唐世贤相,前称太宗房、杜,后称玄宗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四人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称:姚崇善应变成务,宋璟善守法持正。

姚有为尚通,宋有守尚法。

至于其他人,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魏知古、苏颋、刘幽求…… 众人各其所长,玄宗委之为政。

虽志操不同,然通晓治国方略,协心辅佐,尽心操劳国事

四夷来寇,驱之而已;

百姓富饶,税之而已。

是他们让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遮。】「1」

【这些人,皆骨鲠大臣,皆良相。】

【这时的唐玄宗,贤臣左右,威至在已。】

这么多的贤臣,本看得李世民都眼馋了。

这里头又冒出来几个被仙幕着重点出来的出挑人物。

被仙幕着重提出来的姚崇、宋璟,这些应该就是这些贤才里最为出挑的吧?

李世民双目放光,这是伯乐看到千里马的光。

李世民:有个性,他喜欢。

但得不到……

其他人可没有李世民那么眼馋,他们听到仙幕的第一句话后,就瞄向房玄龄。

程咬金撞了撞房玄龄的肩膀,调侃道:“四大贤相啊,嘿嘿嘿。”

唐朝四大贤相之一房玄龄本人:“=v=”

“咳咳。”房玄龄不好意思地含蓄微笑,谦虚道:“都是后辈不知事瞎评的,在座诸位可和房某不相上下,在各职上皆为能臣贤臣。”

脸上想要客气,但实际说出的话却没有客气。

啊他就确实是贤臣啊,客气什么啊!至于谦虚说‘比不上在座诸位’?

这种话怎么可能会出现在他口中,这不纯纯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

所以都是能臣都是能臣,都是能够千古流芳的贤臣!

至于唐朝四大贤相嘛……

咳咳,能把他和如晦并列放在一起的名号他不想拱手让人,他和如晦并列就好。

极少‘贪心’的房玄龄‘贪心’了一次,就是很想留下和杜如晦并列的名号。

【贤臣积聚离不开唐玄宗本人的谦虚和虚心纳谏。

毕竟要是皇帝死骄傲,那臣子基本上就会出现唐高宗时期出现的‘臣子相对无言’的窘况。

所以唐玄宗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学习老祖宗倾听臣子们的想法。面对臣子提出的好建议更是如获至宝,比如姚崇在当宰相前提出的十事要说就真成为了唐玄宗前期的行事准则。】

李世民看得眼馋,其他臣子倒是不会馋,他们只是膜拜。

看到视频中的姚崇面对玄宗升官的旨意竟还能镇定自若的要求玄宗答应他十个要求。

臣子们直接拜服了。

虞世南敬佩道:“面对宰相之位,能坚守本心,确实不易。”

魏征默默赞同,道:“而且这人所提出的十事要说简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