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安史之乱=菜鸡玄宗,在线跑路表演现场^^……(6 / 7)

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不熟悉这个张巡,但也知道这人在盛世应该也是意气风发的将才。

但最后,却落得食人肉,落得喊着‘我为君父义死,无憾矣!’被敌军害死。

以食数万人的性命换十月坚守,换中原有一争之力。

他们能想象出史书对这人的争议,会有人觉得他残忍吧,也会有人觉得这些人死得其所吧。

李隆基替他说这未尽之余,道:“张巡以数千兵力,抵抗十个月,乃将才。”

以惨烈血腥逐步收复失地,最终打败了叛军。

这些战役的惨烈,未来自己的愚蠢,甚至让李隆基没空去想到底是哪个孩子登基,也没空计较自己被变成权利架空的太上皇。

什么死得其所,本来这些人都不用死的!

李隆基在想自己的结局,应该不好吧,这么垃圾的皇帝,未来怎么配拥有一个好结局呢。

【用数万睢阳人命牵制叛军十八万的兵马,给予了唐军充足的粮草准备时间。

安史之乱的最终结果尽如唐人意。】

【就像是诅咒一样,称帝的安禄山常居深宫,不理一线,宠幸宦官,又因眼疾失明和疽病,性格暴躁,随意打骂杀戮左右身边宦官,最后落得被砍死的结局。

而唐军则犹如天助,败安军,收长安,收洛阳,抢河内、河南、河东,中间更有史思明领13郡及兵8万降唐。

不过历史重演,降唐的史思明复叛称帝,唐军向邺城发的数十万兵,因肃宗的孱弱和猜忌成大溃败。忠诚的臣子被解除兵权成于闲官。】

【叛军的瓦解源于叛军内讧。

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非那个临危受命称帝的唐肃宗,而是他的儿子唐代宗启用唐将仆固怀恩等名将后才平定。】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1」

官兵来了,退敌安邦了,但盛唐回不去了。

历时七年多的大动乱,让大唐极盛而衰,直接就把万国来贺的盛唐风光摧毁殆尽。

5500万人口,到安史之乱结束,锐减至不足1100万人。

五分之四的中原人口,整整4000万人,在这场动乱中消失。「1」

活下来的百姓也过得极为凄惨,经济民生的毁灭性打击,让中原百姓以纸为衣,以土为食,玄宗中期之后的百姓们过得比一百三十七年的建国时期还惨。

繁华落尽成一梦,盛世大唐不复还。

留给后世无尽的感慨。】

【而这场动乱的直接原因,我们亲爱的唐玄宗陛下,早在安禄山死时就被迎回长安,称太上皇,每日对着小爱妃的画像‘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亲信被清洗,晚年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忧郁寡欢,终在762年与好大儿同年驾崩。】

李隆基嘲讽地笑了,因为他的下场是真不好。

陪伴在他身边的亲信遭到清洗,宠爱的妃子死了,毕竟当年的逃跑可不是没有代价的,剑门关七十二峰下,宠妃因兵变而成为替罪羊死了。

高力士被诬陷流放;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下放;亲妹玉真公主被送入道观;供娱乐的梨园被遣散。

李隆基甚至想鼓掌。

“弃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与百姓于不顾的帝王就应该落得如此下场。”

年迈的皇帝糊涂,但他能不知廉耻吗?不能。

逃跑就是让人耻辱,就是会令人厌恶,不是吗?

“罪人就应该有罪人的待遇,若是活的舒心怎对得起枉死的四千万大唐百姓。”

不知怎么,李隆基把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划分得很清楚。

毕竟现在一切都还没发生不是吗?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不是吗?

但李隆基也是真难过啊。

皇帝在深宫内院,谁的声音也听不到,身边都是忠臣还好,若是奸臣,那只能被奸臣混淆视听。

至于如何分辨忠奸,全看皇帝是否被乱花迷了眼。

那个未来的他,后半程是否有回旋的余地呢?没有,一丝也没有,因为一朝过错,他的身边就被奸佞围绕满了,他没有悔过的权利。

李隆基眼底晦暗不明。

好想把所有不安定元素去掉,他想给自己留下一份悔过的空隙。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李隆基呢喃着这几个字。

不安定来自哪里,来自宦官,来自文臣,但最容易解决的不安定元素是什么?是外邦异族。

“外邦胡人,边境将军。”

在场没有人对这两人有印象,他也对仙幕所列举的这些胡人不认识,那就是这些叛军头领还未崭露头角,还是庶民,或者还在边境。

李隆基的眼中血光尽显。

“突厥人安禄山史思明吗,突厥人?”李隆基眼中的血光更浓了。

胡人就是不安定的东西,史料就是最好的证明,多少次了,这些突厥人反复无常,多少次了,那些外邦人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