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春冰种秋火回,谓之雁行(4 / 4)

是丝绸,还是瓷器、茶叶,都是畅销之物,不怕无法变现,这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王国光立刻回答道。

“容朕缓思。”朱翊钧一愣,随即完全了然了王国光的意思,想要逃亡海外,享受无限自由的遮奢户们,将资产变卖为白银,而后用白银购买大明商品,变相的促进了大明的资产增殖,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工农人口的增长。

朝廷不是无所不能的,去登记资产,去评估,去对每件货物溯源,这个年代根本没法做到,支付再大的行政成本,都是做不到的事儿。

解决白银浪费的核心办法,就是资产增殖,而利得税只是手段之一。

这里面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明必须要拥有绝对的商品优势,那么遮奢户带着货物出海后,换到了白银,就必须将白银带回大明流转,因为在当下世界,只有大明可以提供充足且有充分附加利益的商品。

这才能形成闭环。

“再加一个赤铜。”朱翊钧稍加思索,决定加上一项,除了白银还有赤铜,大明真的太缺铜了。

朱翊钧看着两位司徒开口说道:“徐九皋在秘鲁总督区利马见到了一种怪象,明明是压印好的西班牙西班牙的里亚尔银币,经常被切成2块、4块、8块来找零钱,而且那个地方的货币是个大杂烩,散碎的银子、里亚尔银币、殖民地政府发放的宝钞,甚至是烟草公司的收据,都是货币。”

“所以,海外是有广泛的小额货币需求,他们把两钱重的铜钱带出去,也能换到足够的财富。”

“如果遮奢户们愿意携带宝钞出海的,他们要多少,朕可以给他们印多少。”

朱翊钧详细解释了自己为何要把赤铜也加进去,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通宝,甚至是织田信长的家徽,如果海外可以普遍接受宝钞,朱翊钧也是乐意印的。

“陛下所言甚善。”王国光听闻之后,立刻赞同了陛下的决议,铸造通宝的宝源局隶属于工部,印刷宝钞的宝钞局隶属于户部,钱粮之事本该户部去管,但大明宝钞早就失去了信任,所以钱的事归了工部,

这是户部权力的丢失,是户部无论如何都无法容忍的,但大明的现状是只能使用钱法,不能使用钞法,所以只能忍耐,如果海外总督府能够接受宝钞,就能撕破一个口子。

钱法和钞法之争,就是工部和户部的矛盾。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虽然大明的税制等于没有,但利得税的征收,会不会和大明当下的税赋制度产生冲突,朕的意思是,大明都饷馆抽分,百值抽六,和利得税之间的冲突。”

“本就是惩戒。”王国光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的问题,这是惩戒性的税赋,是对背叛大明的惩罚,没抄家已经感恩戴德了。

朱翊钧颇为担忧的说道:“那么,如此高昂的利得税,会不会滋生出更多的走私?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朕还记得归雁湾私市,差点撕裂大明朝廷和吕宋总督府之间的亲密关系。”

张学颜思索了一番摇头说道:“陛下,朝廷的利得税只要钱,可是蛇头都是亡命之徒,他们不仅要钱,还要命啊,到了大海之上,放眼望去都是波涛,哪有什么规矩可言,真的托付于蛇头,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吗?”

“这也是大明自永乐不再官船官贸后,大明海贸始终无法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亡命之徒遍布海洋,海寇壅塞海路,商舶步步危机。”

自从宣德九年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大明庞大水师的船只在栈桥上慢慢腐朽,随着船只腐朽的还有海洋的秩序,至此之后,海商的规模和贸易量,远不及当下大明开海一个市舶司的交易量。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多收点呢?不如七成好了。”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敲动了下,大明皇帝的被动技能,吝啬且贪婪,发动!

“还是五成的好。”王国光低声说道:“之所以不一棍子打死,肯让他们带着一些货物,是为了让他们出海去,去开拓、去掠夺、去开辟种植园、去捕奴贩奴,七成直接就直接抽干了,这些心怀鬼胎的家伙,恐怕会甘愿冒着风险选择蛇头。”

“嗯有理。”朱翊钧十分可惜的说道,不能多收两成的税赋,实在是可惜至极。

“那么,大司徒、少司徒,朕有个想法,我们能不能制作一种,不易仿造,但不能兑现的纸币宝钞呢?专门用于海外贸易,大明缺少钱,海外也是一样的。”朱翊钧对着王国光说道。

不能兑现的纸币宝钞,不能兑换成金银的纸币,用纸币收割世界。

“陛下这个想法,当真是英明天纵!”王国光眼睛闪烁着金钱的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