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救人是一种义务;
作为一个残疾人来说,救人是一种福报。
秋生这一下在村子里出名,众人都给他赞美;尤其是马家的人,对秋生万分感激,专门设宴款待他。
“学艺关键之一是要把师父找好,找不好师父会误人子弟。”人的技艺贵精不在多,贵专不在全。
“是的。像钱师父这样就很好,”秋生谈及师父就有点神伤。“可惜他老人家走得太快。”
“当师父的就喜欢你这样的徒弟,人死还常惦记着。你放心,凭你这份对师父的孝心,一定有人愿意收你为徒。仁义走天下,孝在仁之前。那这样,马叔帮你找一个师父。此人技术高,但脾气不太好;脾气古怪之人必有独到之处。他已经有许多徒弟。他的徒弟都在带徒弟了。你准备要学的那个砖瓦匠,并不适合你。那门手艺累,需要力气,这都不符合你的身体状况。我找的人这门手艺,比砖瓦匠轻松很多,非常适合你。”
“是什么呀?”
“漆匠。”
马晓艳的爹一说,秋生心里一亮。
第一次感觉到运气开始光顾自己,虽然没有带来实质的好处,在秋生的心里是一种鼓励;人受到鼓励会使行为继续与重复,行为的继续与重复易成为习惯;习惯不只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心理的定式,是一种思维的惯性,是一种精神飞扬的轨道,是一种**需要相同的满足,是一种神经需要重复的刺激。漆匠是秋生最想学的,过去是愁没有门路,没有机会,现在两样摆在他前进的路边,伸手就可捡起。秋生同时提醒自己,还没有成功就开始欢喜,成功会怎么样?乐极生悲;如果不成又会怎么样?十分伤悲。成与不成皆可能伤悲,自己怎么啦?
45
程跃进想去学漆匠,家里的人齐声同意,马晓艳的爹答应助一臂之力。没人引路也要闯荡,有人指引更要拚搏。在马叔叔的心里,跃进与秋生都是比较中意的女婿人选。在他的带领下,一行人匆匆地赶向江宁县城,找马晓艳的姨爹,江宁名师李师傅。在他的建议下,自己先去拜访,秋生与跃进留在旅店里等候佳音。即便是亲戚,也讲礼节;礼节存在于人们的习惯中,习惯存在于你的行为里。虽然马叔叔打过包票,两人一定能拜师成功,秋生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在好事来临之前的忐忑,属于年轻人的特征。在青春的路上有太多的诱惑,质疑属于人成长中的必然;在成熟的途中有太多的选择,疑惑是成才中的一种习惯。秋生疑惑,像李师傅这样的江宁名师,收徒弟不苛刻,他的家怎么能装下那么多的人?即便是熟人,门槛也不会因此降低。
“你们为什么找我学呢?”李师父问秋生与跃进。
秋生正在努力思考如何回答,跃进抢先答道:
“师父是江宁县技术最好的。我来就是要学最好的技术。”
“还有呢?”很少有被人夸还不开心的人。
“师父是江宁县名气最大的。名师出高徒。”人都喜欢被恭维,它让人开心。
“还有呢?”带给别人观点快乐不如带给别人思考。
“师父有菩萨心肠,有菩萨心肠的人长命百岁。师父长寿,做徒弟的就能长期伺候师父,也能长期受到师父的教诲。”拍马屁而不会让人讨厌,需要悟性;因为没有人教你拍马屁。
“哦。”李师傅像一座木雕一样坐在椅子,看着跪在地上的跃进与秋生,问秋生,
“你怎么不回答呢?”
“我还没有想好。”沉默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那我等等你。”
秋生心里有点乱,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要慌,刚刚组织好的语言还是乱了。他真有点看不起自己,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也许这一慌,把这个黄金机会错过;
也许这一乱,把自己的人生旅程颠覆;
也许这一急,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改变;
也许这一担心,会造成人生最大的遗憾;
也许这一片刻的镇定,把先前的丢分给找回来;突然间,秋生开始回答李师傅的问题。
“我有两个理由。一个是我没有更好的出路。由于身体的问题,我做农活有困难;所以想选择学好一门手艺,找饭吃。”用心找寻的道理,总会有说服力。
“还有呢?”兴趣一般会带来探求。
“二是在整个江宁县,有许多技艺精湛的漆匠,可是没有多少在外地打得响的,只能在本地找饭吃。理由很简单,他们思想狭隘,目光短浅,没有把视角放在全省,更不用说全国;我就要以长远的视角与全局的观点来打破这样的局限性。”用心思考的问题,总能触及别人的心里。
“哦。”李师父停顿一会,问:“你会怎么学?”
跃进抢着回答:“听师傅的。师父说什么都对,师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那你呢?”李师父对着秋生。
“用心学。”能用独特的思维解决常见的问题,是一种创新。
“用心怎么学?”创新不一定讨人喜欢,尤其在触碰到人们习惯的时候。
“用心理解,用心领悟,用心总结,用心创新。用心理解是把心投入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