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3(2 / 4)

血里面的虫子?”

谢天谢地,可算是能解决了!一想到血液里有虫子,他就觉得头皮发麻。

“真好,他们再也不用受疟疾之苦了。”欧阳修附和着,真诚感叹。

东晋。

葛洪握手成拳一击掌面:“是了!寻常的熬制煎服方式于青蒿并不适用,若她用的煎煮的法子药效必然有损。我便说怎么没用,原来是制药的法子出了问题!”

【科学的研究总有许多波折,但好在有人坚持不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屠呦呦女士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这正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品质。】

【其实忍不住感叹一下,古

人真的非常聪明。像葛洪他在几千年前就能发现青蒿得用绞取的方式而不能熬制,这是医者的经验与敏锐。但就是,他写得太简洁了!

不过这也是古代医书的通病,惜字如金。但凡解释一下写详细点呢?也易于后人研究啊!明明是一座宝库,偏偏被人攻击为伪科学,想想挺让人无奈的……好在屠女士的获奖也算为中医正名了一下。】

什么?!

众人怒了。

葛洪率先坐不住,站起身一脸愤愤:“什么叫伪科学!”

唐朝。

素日仙风道骨、奉行静气养生的孙思邈第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拍案而起:“一派胡言!医道精深,造福万民,自黄帝、岐伯以来润泽无数,怎么会是伪学?!”

明朝。

李时珍同样愤愤不平:“难道扁鹊的望闻问切,医圣的伤寒金匮,药王的千金之方都是假的不成?简直荒谬!”

一群医道前贤气得够呛,其他医者也颇觉不服,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立身之技、治病救人的法子竟然被人看作是伪学!

“写!都写清楚!每方药剂的机要、每例伤病的辨证都写清楚!白纸黑字看谁还说是伪学!”张仲景气呼呼地宣言。

东晋。

葛洪愤而拿出先前的手记对鲍姑说道:“娘子,我们将这些记录整理一番,务必要详尽清楚,以便后人学习。”

鲍姑一脸严肃地点头:“好!”

不独他们,经过这句“伪学”的刺激,如孙思邈等许多大大小小的医者也都开始反思自己一贯的记录习惯,召集家人门徒修订医方脉案,唯恐有所疏漏。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样做不妥:“一应方药一一注明,若是被人学了去,那我们家传的医书岂不是......”

“死脑筋!都被骂是伪学了还担心这些。这些医经药典若是传不下去,百代前贤的心血就白费了!”

唐朝。

李世民总算抓住了先前闪过的一丝别扭:“医便是医,为何要说中医,后世还有别的医学?”

他的目光与堂下的太医和长孙无忌等臣子对上,忽然一齐想到什么:“西方国家!”

众人的脸色有些难看,随侍的太医大着胆子开口:“中医代表中国艺术,那西方国家还有个西医?”

“西方国家与中国相对,西医岂不是也与中医相对?”长孙无忌接着推测。

李世民闻言脸色阴沉不定:“华夏后世百年屈辱,想是方方面面俱受他国打压。”

他想起西域、番邦诸国遣来大唐学习使者,大唐强盛,万邦来朝,仰如耀日,异邦萤火无不望大唐之光。谁能想到千年之后情势会有如此翻覆呢?李世民心中百般不是滋味,偏偏魏征还在一脸冷静地补刀:

“既斥中医为伪学,想必后世那西医应是占据了主流。还有先前提到的疟原虫以及胡椒的百余种提取物,观测血液、萃取草植,也不知是何种手段。若所谓西医率先掌握了这些手段,固步自

封的华夏自然难以赶上。”

落后被打压已是必然。

在场的众人都明白他未竟的话语,随侍的太医觉得既悲愤又委屈:“那也不能说我们的东西是伪学啊......”

千年医史、杏林济世难道全作废了不成?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都无话可说。少息,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一定要找到药王,将他留在长安。”

正如华夏的兴圣有数代之功,衰败也非一蹴而就,就他所知道的,华夏的落败尚要在那清廷。李世民无暇去骂后朝的败类,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大唐,在自己的任下多为华夏的未来铺一些路。

【成功提取青蒿素后,就要开始临床试验了。屠呦呦没有推脱,毅然决然地以身试药,在她的感染下,团队里的同事一个个服下新药,做了第一批“小白鼠。”】

“以身试药!”

众人又被不大不小地惊了一下。

“没想到一小小女子竟有如此魄力。”

有老者捻须而叹,很快招来了身边人的不满:“女子怎么了?说得像女子不如人似的,先前的李清照比皇帝都有魄力有骨气好吧?”

老者被一顿抢白,当下有些不高兴:“你这姑娘,老夫这不是在夸赞屠呦呦么?”

“敬谢不敏,人家也不要你夸。”

小姑娘冲他翻了个白眼,随机双手交叉撑在下巴上,面带崇敬地看向水镜中身穿白大褂眼神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