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完成余下部分?想到汉时班昭为兄续史的旧事,李格非沉吟不定。 【婕妤,说的是汉朝的班婕妤,也是个才女,写过《怨歌行》,以团扇的遭遇比喻自己的命运,属于宫怨诗。 词里三瘦大家比较熟悉,是说李清照的三句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黄花喻女子之容颜,人比黄花瘦,则更言瘦之形,化无形为有形,堪称人工天巧!” 晏几道眼睛都亮了,当即不吝夸奖。一旁的晏殊亦是点头: “不错。那绿肥红瘦之句同样颇见清新才女之称,倒也不是浪得虚名。”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无一字言愁,却字字是愁,当真是好词。”苏轼也忍不住夸了。 汉朝。成帝年间,宫廷。 班婕妤执扇倚在窗下,深宫寂寥,她又被帝王遗忘,那后朝词句清新婉约、愁思缠绵,倒是颇合她此时心境。 “人比黄花瘦,我此时,比黄花如何?”她不动,犹自问身边仅剩一个的侍女。侍女不敢多言,悲悲切切地叫了一声:“婕妤娘娘......” 班婕妤苦笑一声,看着窗外摇落的草木,草木归于尘土,她连草木都不如。班婕妤忽然有些理解李清照为何被称作千古第一才女了。 此等笔触,他人所不及也。 再多的争论在实力面前都会慢慢瓦解,这“三瘦”倒是让众人得以一窥李清照的笔力。 “好像写得......是很不错?” “没想到啊,一幅对联中有那么多隐情。那第一幅对联说的是谁啊,会不会比李清照还厉害?” “那还用说,苏轼的后继者,当然厉害了!” 【第一幅对联大家应该也猜到了吧!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北宋莫随鸿雁南飞。关键词:继东坡、美芹、南宋。说的正是豪放派另一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有着“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 ??? 词中之龙?! 苏轼苏辙欧阳修晏殊柳永晏几道秦观贺铸黄庭坚周邦彦当场震惊,龙为帝王之象,辛弃疾被称作词中之龙,岂不是词里的帝王?! 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这辛弃疾,也猛得很呐!一个千古第一才女,一个词中之龙,出来的称号一个比一个炸裂,这宋朝别不是要赶上唐朝了。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等一众帝王同样沉默了一瞬,虽然这是后人称谓,虽然文人一贯喜欢夸大,但听到一个词人被冠以“龙”之名号,感觉......还挺微妙的? 汉朝 。 刘彻撇撇唇,哼哼一声:“朕倒要看看,这辛弃疾能写出什么词来,名字还和去病这么像。” 莫说他们,连辛弃疾本人也被狠狠地惊了一下,虽然他已确定这对联说的是自己,但也没想到后人会给他封一个词中之龙啊! “太谬赞了......”辛弃疾摆摆手,显然是不堪接受。 陈亮却觉得后人评得对:“诶,幼安兄过谦了。兄之词语义豪迈、气魄宏大,颇有龙吟虎啸之势,依我看,这评价中肯得很嘛!” “同甫兄又在取笑,”辛弃疾苦笑摇首,“你知我志,不在词章。” 他此生以收复中原为志,词只为寄此情,水镜所称种种却俱在词章之列,结合先前“宋人虚愿”之语,辛弃疾的心情愈发沉重了。 和辛弃疾一样沉重的还有汴梁城中的赵匡胤,越看对联的后半句,他就越心惊。赵匡胤觉得矛盾极了他已然预知辛弃疾接下来的词不会轻松,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那些不肖子孙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却又怕那结果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纠结来纠结去的,他气得重重地一拍桌案,直把周围伺候的人吓得扑通一声跪下:“官家息怒!” “皇兄息怒。”赵光义也作势上来劝了,“眼下重要的,还是打起精神听水镜里怎么说呀!” 他语气真诚,眉眼殷切,当真是一副关心兄长的贤王模样,心里却是暗暗啐了一口,不屑地想着: 皇兄的后代也不过如此,半壁江山都丢了,还不如把皇位传给他呢! 【铁板铜琶,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苏轼当年问一个歌者,我的词比起柳永的如何呢? 那歌者回答说,柳永的词,要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拿着红牙板,婉声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你的词呢,就得是关西大汉,抱着铜琵琶、拿着铁绰板,高唱着“大江东去。” 柳永是婉约派代表,
第 80 章 永遇乐、声声慢1(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