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054(4 / 7)

的。

这是正宁帝不能明言的心思,但老狐狸们都猜出来了。

所以萧景曜这个祥瑞,不能有缺陷。

也就意味着,他的第一件独当一面的事情,必然要完成得尽善尽美。

不然,萧景曜靠着正宁帝心里祥瑞的定位得了多少好处,有瑕疵之后,就会遭受正宁帝多深的厌弃。

想到这里,老狐狸们也不由叹了口气,觉得萧景曜这个祥瑞的定位,也并不完全是好事。

李首辅心思更深一些,猜到了萧景曜估计是正宁帝留给下一任帝王的能臣。所以现在正宁帝对萧景曜很亲近,也会为萧景曜刷名声。或许等到合适的时机,正宁帝就会给萧景曜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漂漂亮亮地办好一桩事情。

萧景曜在翰林院的所作所为根本瞒不过这些官场上的老狐狸。当然,萧景曜步步算计,行事那么高调,也根本没想瞒着。

他能在翰林院打个漂亮的翻身仗,还能让正宁帝决定重新给翰林院的书架整理分门别类,按的还是萧景曜提出的法子。

别看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老狐狸们都在这件事上看出来了最重要的一条讯息:话语权。

萧景曜一出手,就把翰林院如何整理书籍的话语权拿到了自己手上。

混官场的都知道,官场新人为何上任后总要缩着脖子过日子,打探清楚了规矩后再慢慢施展拳脚?归根结底,不就是话语权的问题吗。因为是新人,不知道规矩,而这规矩,都是上峰定的,或者很久之前就成了定论。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够官场菜鸟们喝上一壶的。

萧景曜选择直接掀桌。你按规矩给我下绊子?不好意思,现在规矩我来定。

翰林院最不缺的是什么?当然是书。

正宁帝金口玉言,要求翰林院书籍整理改制,全都按照萧景曜的想法来。那就证明,翰林院有一半的话语权,都被萧景曜拿走了。

标准这种问题,呵,现代人都懂。萧景曜现在就成了那个制定标准的人。哪怕是秦学士,萧景曜说他管理的藏书楼分类的方式不对,秦学士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仅得认,还得开开心心地忍下来,殷勤地请萧景曜指点,该如何整理那些书籍。

所以这一轮交锋,翰林院众人只觉得萧景曜厉害,别出心裁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还得了正宁帝青眼。

落在老狐狸们眼里,顿时将萧景曜的资料再次翻出来仔细看了看。这种一出手就能从官署一把手手里抢走一半权力,甚至成为实际上

的二把手的狠角色,值得他们认真关注。

六部尚书很是开心,大齐能有如此出类拔萃的后辈。

都是读书人,大家都知道,念书念的好的人未必会当官。萧景曜露了这一手后,六部尚书都对他另眼相看,绝不会再有人说萧景曜不适合官场。

这小子哪是不适合官场,他简直是太适合官场了。一进官场就跟鱼进了水里一样,那叫一个游刃有余。哪怕楚行昭这等从小耳濡目染官场之事的官宦子弟,手段都和萧景曜不在一个层次上。

楚行昭和陆含章还在争赛道,萧景曜已经在抢裁判席位了。这能是同一水准吗?

六部尚书几乎能断定,只要萧景曜不出差错,日后入阁,只是时间问题。

话说萧家就是个寻常人家,萧景曜的祖父和父亲还都那么不靠谱,他小小年纪,到底从哪儿学来的这些圆融手段?

六部尚书都十分好奇,拿着萧景曜的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只能归结为,世上真的有什么都会的天才。

这般本事,只能是天授。

如此看来,正宁帝一直觉得萧景曜是祥瑞,好像也没毛病?

六部尚书思忖良久,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果,自己也忍不住失笑。

真好啊,自己和萧景曜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有的人的光芒是遮不住的。哪怕萧景曜的手段在六部尚书看来,只是寻常,算不得十分优秀。但以小见大,萧景曜显露出来的这份天资,让六部尚书们都十分认可,并一致认定,萧景曜是能在文官传记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

这就是名相的天分。

六部尚书也因此感慨万千,庆幸他们和萧景曜不处在同一个时代。

站在长辈角度,大齐有这样的栋梁之材,未来只会更加蒸蒸日上,盛世在望。

而若是与萧景曜同处一个时代……其中滋味,问问现在提起会试还有些憋屈的陆含章就知道了。

萧景曜的光芒太过耀眼,和他同时代为臣,便是自己再多才华,都注定被萧景曜的光芒所掩盖。

日月昭昭,不见繁星。

萧景曜不知道,他只是简单地回敬秦学士的行为,都被六部尚书们解读出这么多层的意思来。

不过认真想想,六部尚书们想得也没错。萧景曜本身就不是个会忍气吞声的人,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地跟着规矩走。萧景曜更喜欢自己创造机会,在安全的范围内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这已经成了萧景曜的思维定式。哪怕先前萧景曜还没意识到给他下绊子的人就是秦学士,他也在无意中为自己抢来了自己能在翰林院中抢到的最大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