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营养液加更 朕教太子骑马。(2 / 4)

方乡民占了。刘彻不想跟乡野小民挤,春望以及卫尉也不赞同,担心他受伤,一行人跑去离城二三十里远的路边等。

不是这么远,刘据也不会睡了一路被惊醒后又继续睡。

刘彻闻言起身动动筋骨:“你在这里盯着。”转过身想起什么,“朕怎么没见去病?他不会偷偷跟过去了吧?”

日前卫青叮嘱外甥,又大了一岁,该稳重了。他不在的这些日子切不可任意妄为,有事请示陛下等等。霍去病一听这话就猜到出兵日期定了,要跟他就出去长长见识。

刚满十六岁的半大小子,卫青疯了叫他上战场。

这几年由卫青领兵伤亡极少,大汉最不缺有经验的兵卒。

卫青不放心胆大的外甥,向刘彻辞行的时候求他管管霍去病。刘彻趁霍去病跟他儿子玩的时候,把赵破奴叫到一旁,令他盯紧霍去病,叫他跑了,他甭想手刃仇敌,为父母族人报仇。

“去把赵破奴给朕找来。”

春望:“小霍公子胆子不小,但没有您的允许,他不敢。”

刘彻瞪眼。

春望到殿外,挑个机灵的小黄门去霍去病住所看看。

小黄门尚未靠近就听到打打杀杀的声音。从门缝里朝里看,小黄门立即回去复命,霍去病没跑,赵破奴也在,不知二人从哪儿弄几个麦秸绑的假人在院里练枪法呢。

春望心说,还能从哪儿弄的,椒房殿偏殿、太子殿下住所呗。

霍去病又没种过地,甚至可能麦稻不分,不是在偏殿看到麦秸且听到张顺子亦或者谁提到民间用来吓鸟的假人,他想不到这点。

只要霍去病不往外跑,管他做什么。

春望放心地向天子禀报。

以往军中练枪法不是个人练个人的,就是两两切磋,从未有人拿稻草麦秸当人。麦秸插碎了可以用来引火甚至喂牲口,都不需要浪费兵力往外运。

刘彻越想越觉着这个主意好极了,叫春望宣太尉。

春望看着脱掉鞋坐在榻上的人:“陛下,您还歇息吗?”

“他来了再叫朕。你跟他说也一样。夏收在即,天下最不缺稻草麦秸,令他把此法推行下去。越快越好。”刘彻希望长城以北没有匈奴,那么他就得投入更多兵力。先不说国库,倘若伤亡过重,一定会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国将不国,谈什么踏平草原。

春望成天陪在刘彻身边,很清楚他所思所忧。春望毫不犹豫地地应一声“诺”。

以前太尉权重,现在就是名声好听——三公之一。太尉却不敢有任何怨言,因为他怕皇帝。来宣室的路上,太尉很不安,怎么陛下出去一趟回来就找他啊。

得知可以不用面圣,太尉很会说话,不敢劳烦春望通禀。

春望看着太尉的背影在心里感慨,陛下只有在小殿下跟前能做到不急不怒——瞧瞧他把百官吓成什么样了。

十多年前的三公多么风光无两,现今丞相一职都成了烫手的山芋。

想到山芋,春望有点嘴馋,可惜离吃山药的季节还有几个月。

太医提过小孩可以多食山药。山药丰收时节,小殿下也该搬到隔壁。十有八/九他跟陛下一个膳房。春望寻思着干站着也是浪费光阴,不如出去透透气,顺便提醒厨子到秋多备些山药。

春望到殿外看一下,确定没人过来,他才去膳房。

离午饭尚早,膳房的厨子说着笑着不慌不忙准备食材。春望一到,膳房一下变得异常安静。春望笑着解释:“陛下歇着呢。我无事可做过来看看。对了,给小殿下准备点肉粥,小灶慢煮,煮至一大碗即可。”随后叫厨子记下秋季丰收时节多备些食材,太子比去年大一岁,可以用的食物也多了。

宣室旁边天天人进人出,御膳房厨子早有耳闻,听到这些向春望道谢,多谢他提醒。

往常多是小黄门盛菜端饭,春望跟厨子不熟,见他们不自在就一脸和气的告辞。

厨子跟春望也没说过几句话,以前见他板着脸,认为陛下身边最得意的宦官高高在上。现在见他这么好相处,他一走就禁不住感慨,以前误会他了。

春望不知道端着累吗。

皇帝见天的想一出是一出,再没有他镇着,宣室还不得乱成一锅粥。

然而这么一会又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春望到宣室正门外,一个小黄门急得团团转,看到春望小黄门像是得救了:“您可算回来了。门口来一人,说是有关淮南王的事向陛下亲自禀报。那人自称淮南王家臣雷被。”

春望脸色微变,一边令小黄门快去把人请进来,一边朝寝室跑去:“陛下,淮南国出事了。”

刘彻翻身坐起来,带起被子,刘据睁开眼睛,心想我这是在哪儿啊。刘彻冷静下来,抱起儿子安慰:“没事,没事,睡吧。”

刘据不敢睡了,担心晚上睡不着,揉着眼睛要尿尿。

刘彻把他给春望,收拾一下就朝正殿走去。

随后春望抱着小孩过来请示:“陛下,奴婢送殿下回去?”

小孩伸手,想听听出什么事了。

刘彻接过儿子:“有些事据儿该知道了。无法理解,也省得过两年分不清人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