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9 章 泰山封禅(2 / 4)

“您也说过,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说不定就有那种能引人入梦的熏香呢。”

刘彻放下碗勺:“衣服宝剑也是这么来的?”

太子摇头:“那些真是买的。否则孩儿至于一趟一趟往外跑吗?你不知道——”慌忙咽回去。

刘彻本想问他不知道什么,陡然想起李延年的妹妹,“先用饭。以后再遇到这种奇怪的梦务必告诉朕,朕叫术士给你算算。”

“知道。”太子点头,补一句,“其实孩儿很少做梦。”

刘彻心说,就是你不常做梦,突然做个梦醒来还记得才奇怪。

饭毕,太子要去洗漱,他被刘彻叫住。太子心中一凛,还有什么事啊。

“鲁王后的妹妹来了。改日同我们

一起回京师。”刘彻盯着儿子,恐怕错过他的表情。

太子点头:“孩儿知道。不过孩儿想先同她聊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比如?”刘彻不认为他儿子跟一个女子有什么好聊的。

太子:“不是每个女子都能适应宫中生活。”

刘彻懂了:“担心她善妒?这一点不必担忧,每一位进宫的女子都有心理准备。”

“不是。”太子心底只有大爱无儿女之情。至少现在是这样。太子希望跟她说清楚。因为太子从他母后口中得知此女一心等他,他无法故作不知。

太子不好说真话,不然他会被老父亲教训“妇人之仁”。

“入宫后她很难再出来。”

刘彻:“如寻常女子一样出宫游玩?不可!”

“也许鲁王后跟她说过这些。不过孩儿还是希望亲自告诉她。”

刘彻无奈地摇头:“你是太子,不必如此啊。”

“父皇,像母后那样的女子极少,孩儿希望孩儿的尊重能让她如母后一般待人宽厚,孝顺长者,疼爱幼小。”

刘彻听够了:“你这黏糊糊的性子也不知像谁。”

太子笑笑告退。

翌日,到鲁王下榻处,太子直接表示他想见见鲁王后之妹。

太子没有去史家女闺房,而是在正堂等她,房门敞开,没有任何龌龊。这是史氏第一次同太子单独相处。虽然吴琢和韩子仁守在门外,但室内只有他二人。这姑娘不如霍去病之妻性格外向,她不敢抬头看刘据。

太子的性子不黏糊,他只有糊弄人的时候黏糊。太子直接问她可知“一入宫门深似海”。史氏轻轻点头。即便太子认为此生有一个女人有一个儿子就够了,但皇家有废后的传统,太子还是希望先小人后君子。

太子提醒她,皇家有皇位要继承,就算她有个女儿被立为太子妃,日后不能为皇家诞下继承人也有可能跟他父皇和祖父的元后一样被废。

史氏终于抬头,太子脸眼中没有一丝情/欲,史氏试探地问太子是不是厌恶她。太子直言,他爱父皇母后,爱姊妹亲人,不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拘男女。至于以后会不会日久生情,只能以后才知道。她若随他入宫,也会先住在太子宫,而他住在未央宫。

及冠后他搬会去太子宫,但也不住在一处。好比他父皇母后的住所就不在一处。鲁王府的官吏可能不是五日一休,但长安官吏皆五日一休,他忙的时候可能得十天半月回去一次。

史氏只问一句话,太子宫是不是只有她一个女子。她是指太子后宫。太子想也没想就点头。史氏神色坚定地应下来,她去。太子现在对她无情,三五年后可说不准。既然只有她一个女子,那她怕什么。

阿姊跟她说过,帝王多情也无情。她也没指望太子爱她。她是羡慕过皇后,可皇后为帝王生三女一子又如何,如今陛下还不是只想跟后宫女子谈情说爱。

听说十天半月去一次椒房殿还是有事相商。

太子允许她在身边

就够了。

民间感情甚好的夫妻也不一定能白头到老。好比她兄长,嫂嫂进门没几年就去了。不能陪伴,活着的时候很爱又如何。虽说家中不缺钱财,钱财又岂能代替陪伴。

十三四岁的史氏认为有情饮水饱。十八岁的史氏认为相守相伴更难得。

太子:“你可以再考虑考虑。为人女同为人妻不一样。”

史氏点点头:“我不会叫殿下为难。”

“告辞!”太子拱手,“我该去泰山了。”

刘彻今日登泰山。太子叫他先过去。泰山离泰安城很近,太子骑马一盏茶左右就到泰山脚下。泰山脚下也有休息帐,太子到帐中换上登山靴以及方便爬山的劲装。

韩子仁一边为他更衣一边说:“殿下,您同史家姑娘说的话奴婢听见了。您不必如此。”

“她想嫁给我只是为了家人或皇家尊荣,我可以不必说这些。孤不想辜负一颗真心。”太子摇头,“真心难得,也不敢辜负。”

吴琢不禁说:“您太善良了。殿下,您这样真有点妇人之仁。”

“她等孤几年,又要离家上千里,以后也有可能为孤生儿育女,陪孤终老,孤多说几句也是应当的。”太子低头打量一下,“好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