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抵达京城(1 / 2)

至于孟家下人所谓的“舍了东西,保命要紧”,那些流民根本没听进去。

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孟家分到他们手里的这点东西,那就是救他们命的东西,和他们的命根本就是同样珍贵。

与其窝窝囊囊把东西交出去,然后一家老小一起冻饿病死,他们宁愿豁出命去,和那伙人拼上一拼。

他们这出乎意料的态度转变,让那些确实如他们所料,在听到消息后立刻就来找他们抢东西的流民结结实实吃了个大亏。

那些流民夜里才被镇北王府的侍卫吓破胆,早晨就又在原本老实安分、一团散沙,现在却比他们下手还狠,且还空前团结的其他流民面前吃了大亏,一个个的都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坏事做太多了,所以才会不受控制的开始走霉运。

他们这些做惯坏事的家伙害怕了,退缩了,那些成功保护了自己以及家人的流民却因为尝到了勇敢和团结的甜头,变得愈发勇敢、愈发团结。

他们彼此守望相助,在官府安排流民返乡、落籍之前的那段时间,成功护住了各自队伍里的老弱妇孺,大大减少了流民队伍里的死亡人数。

这些因为虞子祯救了孟亭孺而引发的连锁反应,系统全都一板一眼的算了积分给虞子祯,以致于虞子祯在之后的这一路上,三不五时就会收获一波积分奖励。

七天后,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到京城。

轮到他们入城时,天色已近黄昏,为表体恤,宫里来人传了皇帝口谕,让虞子祯他们今晚不必急着进宫觐见。

约定好明天到京城王府接虞子祯进宫的时辰后,传旨太监跟着过来传达皇帝口谕的太监回了宫里,其他随行的官员、将士则是在与虞子祯等人辞别后,分别回了自己家里。

一直候在旁边的京城王府留守仆从直到此时才敢上前,他们依次给虞子祯和蒋先生行过礼,“府里已经备好饭菜和热水,世子请随小的们入府歇息。”

虞子祯微一颔首,“有劳。”

那些留守京城王府的仆从见她神色平静、语气温和,说的话也平易近人、客气得很,心下不由微微松了口气。

他们虽然也是王府家生子,但在王府各位主子的眼里心里,他们肯定是远远不如那些身在北境的王府家生子有地位的。

如果他们能够一直在京城王府摆烂、躺平、咸鱼瘫,那他们倒也不是很介意王府各位主子的脾气秉性,以及王府的各位主子对他们到底重不重视、信不信任。

可谁让皇帝陛下突然下旨,把他们年仅七岁的小主子给召来京城了呢。

摆烂、躺平、咸鱼瘫的好日子是不可能再有了,身为王府家生子的他们,肯定是要和北境过来的那些王府仆从一起伺候小主子的。

这种情况下,提前摸清小主子的脾性、喜好,争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其所好,成为对方信任、重用的下人就变得很有必要了。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们托人情、走关系,好不容易才为自己争取到了守着城门等接人的这份苦差事。

是的,苦差事。

可就是这样的一份苦差事,现在却因为虞子祯一行人即将在京常住而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各怀心思的王府仆从,热情却又不失恭谨的,一路引着虞子祯等人回了京城王府。

得到消息的王府管家早就已经候在王府正门外,看到带着王府徽记的马车缓缓驶来,老管家抹着眼泪,一脸激动的迎了上去。

车夫看到头发花白的老管家,在放慢车速的同时,还不忘提醒了车里的虞子祯一句,“世子,到王府了。”

虞子祯应了一声,等到马车缓缓停下,她立刻在张娘子、玉衡、瑶光的前后簇拥下,动作利落的自己跳下马车,丝毫没有摆谱儿拿架子威慑众人的意思。

“老奴虞胜,拜见世子。”已经等在马车旁的老管家一看到虞子祯,立马膝盖一弯就朝虞子祯跪了下去。

在他身后,王府的其他仆从也呼啦啦跪了一地。

听着此起彼伏的“拜见世子”,虞子祯忙快走几步,伸手去扶已经头发花白的老管家,“免礼,都免礼。”

老管家虞胜虽然留守京城,但却是她祖父老镇北王的铁杆儿心腹,就是现任镇北王、虞子祯名义上的父亲,见到虞胜也要客气三分。

老人家给老镇北王做了三十年长随,期间曾不止一次陪着老镇北王驰骋沙场,甚至还曾数次为老镇北王挡箭挡刀,一直到先主病逝,他这才卸下一身戎装。

镇北王继承了王府和兵权之后,虞胜就和他的那群老兄弟一起,提出了要退居二线荣养。

不是他们对镇北王有啥意见,而是他们作为老镇北王的心腹,镇北王实在不好像差遣自己的得力下属那样,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的凭着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