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战西京(三)(2 / 6)

己离开了。

如顾凌洲猜测的那般,他今夜敢过来,并非在赌那一份并未维系多久的师徒之情,而是在赌顾凌洲的刚正之名。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激怒对方,被严厉训斥,甚至被驱逐出门的准备。

好在顾凌洲心中到底存着那一份清正,是这大渊朝堂里,唯一可能给谢琅最后一条活路的人。

他赌对了。

战报频传,不仅顾凌洲担忧青州局势,天盛帝亦是彻夜未眠。

太仪殿外罕见亮了二重宫灯,天盛帝负袖站在丹墀之上,望着西北方向,问侍立在身后的曹德海:“你说,青州沦陷的二城可能收回?”

这本不该是一个阉人应该回答的问题,然而此刻皇帝身边没有旁人。

曹德海便垂下眉眼,躬身答:“陛下要斋戒半月,为青州和青州百姓祈福,上苍一定会感受到陛下的仁德与诚心,保佑大渊,保佑陛下。”

宫灯映着纷飞雪色,也映着皇帝清癯复杂面孔。

世人与朝臣皆已习惯了皇帝的羸弱,却无人知道那清癯羸弱面孔下隐藏的野心与壮志。

天盛帝道:“是啊,上苍与祖宗都会保佑朕,保佑大渊。”

“只是放虎归山,朕心中,到底有些不安。”

曹德海一怔。

已经隐隐猜到这被纵掉的“虎”指何人,当下呵着腰,愈发恭谨,小心翼翼道:“奴才听闻,那霍烈在西狄亦有猛虎称号,两虎相斗,怕必有一伤。”

“再者,行军打仗不是儿戏,说到底离不开朝廷支持,猛虎虽然凶猛,拴虎的链子,还不是牢牢握在陛下手中么?”

天盛帝咀嚼着这话,竟缓缓笑出声。

“朕一向当你是个蠢笨的,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有这等见识,往日倒是朕小瞧了你。”

“两虎相争……”

天盛帝念着这个词,道:“朕倒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两虎相遇,究竟谁能咬死谁。”

“吩咐下去,在青州战事结束前,朕一日二餐都要斋戒茹素,好为将士们祈福,节省口粮。”

因为各方战事齐齐爆发,深夜传回紧急战报是常有的事,户部与兵部衙署灯火亦彻夜不息。

二部皆在筹备运往青州的粮草与兵甲。

寻常时候打仗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青州情况危急,且谢琅是以罪臣名义领兵出征,除了户部紧急调配的一批军粮先一步运往青州前线,剩下的物资都还处于滞后调集阶段。

兵部议事堂里,苏文卿坐于上首,听下面官员汇报准备运往前线的兵甲与其他作战物资数目。

听到帐篷数量时,苏文卿抬了下眼。

右侍郎张荣立刻起身质问:“帐篷数量分明定的五十,怎么变成了一百?”

一时堂内鸦雀无声。

那负责汇报数目的官员也吓得不敢吱声。

张荣环视一圈,冷笑道:“逆臣戴罪出征,户部只给了他们二日的口粮,兵部能给他们拿出五十帐篷,已是仁至义尽,多出的五十从何而来?!看来咱们兵部也出了与逆臣私通的内鬼啊,竟偷窃兵部资产,勾连逆贼。”

私通逆犯之罪何其大,左右官员皆露出惶恐战兢之色。

这时,最末一人起身道:“大人明鉴,此事与旁人无关,是下官在清点军用库时,发现了一批废弃不用的帐篷,觉得扔了可惜,便稍加修理,请王大人添加到了送往前线的物资里,绝非私盗兵部物资。”

“我当是谁,原来是孟主事啊。”

张荣冷哼一声,阴阳怪气奚落了句,视线直勾勾落到孟尧面上,拔高声调:

“你好歹也是兵部主事,难道不明白,便是废弃帐篷,那也是兵部的资产,没有上峰批准,谁准你

擅自做主挪用兵部资产资助逆贼?!”

张荣出了名的看不惯孟尧这个下属,自升任右侍郎,不止一次当众给孟尧难堪。

孟尧没有理会张荣,而是行至堂中,展袍跪落,目光迥然望向坐于高处的苏文卿,道:“尚书大人明鉴,下官绝无私通逆臣之心。下官生于青州,深知这个时节,青州最是苦寒,寻常帐篷根本无法抵御严寒,如果不供应充足数量的棉毡帐篷,士兵可能会活活冻死。二千将士,只有二十帐篷,如何御寒?说句不好听的,便是手脚挨挤站着也挤不下。大人出身宁州,亦是苦寒之地,想来应该明白下官的顾虑,下官恳请大人施恩,将那批帐篷发放给前线将士吧!”

“好一句‘施恩’!”

张荣先扬声接话:“你口中说着无与逆犯没有私通之心,却处处向着逆犯说话,还敢指摘大人的出身,以此威胁大人,到底是何居心。逆犯叛逃出京,目无君上,落此下场,那是逆犯咎由自取!谁若要同情逆犯,那便是逆犯同党,怎么,孟尧,你是想伙同逆犯一起造反么?”

“是啊。”

另一官员也站了起来,朝苏文卿道:“大人,孟尧以下犯上,私通逆犯,必须严惩!”

孟尧忽笑了声,目中露出弄出的失望与悲凉。

在张荣惊疑不定视线中,慢慢站了起来,道:“不用诸位大人费心惩戒下官了,下官会向吏部递上请罪书,自请去青州,抗击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