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章 诗万卷,酒千觞(三)(2 / 11)

惜青州与西京的硝烟飘不到上京。

只要狄人打不到上京,世家大族依旧可以毫无负担地酒池肉林,奢靡享乐。

朝廷也永远无法真正体会两州百姓的血泪与苦难。

狄人突袭青州的消息于两日后传到凤阁。

卫瑾瑜已经回到凤阁办公,接到消息,并无多少意外,平静收起急报,去呈给恰好在值房办公的顾凌洲。

顾凌洲神色凝重阅过,与韩莳芳一道在早朝前去太仪殿见了皇帝一趟。

天盛帝正由曹德海服侍喝药,听闻消息,怒火攻心,急咳了几声,与韩莳芳道:“爱卿掌管兵部,无论用何方法,务必第一时间派援兵入青州支援。”

韩莳芳道:“

眼下京中能调动的只有京营兵马,但京营还要拱卫京畿和陛下安危,若抽调太多兵马去支援青州,未免不妥当,不如从京营抽调一万兵马,会同京南大营一道,支援青州。京南大营主将熊晖骁勇善战,这些年在京南剿匪颇有建树,可为一用。”

天盛帝这才平复了心情,颔首:“便依爱卿所言。”

早朝后,刑部尚书龚珍立刻乘车来到卫府,拜见卫悯。

“首辅,皇帝已经在早朝上当众任命熊晖为征西将军,率领两万兵马驰援青州。”

“狄人这回突袭青州实在诡异,多半是裴氏在背后搞的鬼。”

龚珍皱眉道。

卫悯一笑:“这也不奇怪。谢琅如今能毫无顾忌的攻打西京,是因为有青州做倚仗,一旦青州有失,谢琅便会腹背受敌。裴道闳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因无论皇帝还是裴氏,都知道他们无法公然阻扰西京战事,更无法将谢琅问罪,否则会遭天下人指摘。可如果谢琅是死于狄人之手,这一切障碍便可迎刃而解。”

龚珍不解问:“既如此,皇帝为何又第一时间派援兵去青州?”

卫悯缓缓拢起袖口,道:“他是皇帝,不能做不光彩不干净的事。若不派兵,如何维持贤明名声。且派了援兵,就一定能获胜么?”

龚珍露出焦急色。

“这么说来,这所谓援兵,只是障眼法而已。”

“首辅既已窥破,为何还任由皇帝施为。若让皇帝与韩莳芳得逞,首辅如何再利用西京战局与皇帝博弈?”

卫悯目波不动,望着远处:“皇帝与韩莳芳自觉算无遗策,不过是觉得大朝会之后,效忠于本辅的京营将领皆遭罢黜,本辅已经是一个无用的老匹夫而已。既如此,本辅何妨让他们一让?”

龚珍暗松一口气。

“看来,首辅已经有了解青州之困的法子。首辅可要立刻出手?”

卫悯却道不急。

龚珍再度露出不解色。

卫悯冷哼一声:“这些年,裴氏在西北经营了不少势力,只凭几股狄人残兵,怎会有胆子攻打青州,那两万兵马里,恐怕少不了裴氏的兵马。”

“至于青州府那些官员,与逆臣狼狈为奸,也该吃些教训。”

“先借青州府的手挫一挫裴氏,待他们斗得两败俱伤之际,本辅再出手料理,岂不更好。”

龚珍恍然大悟:“如此,既能将裴氏在西北的势力连根拔起,又能顺便料理了青州府,首辅高明。”

朝廷要派援军过来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青州。

然而夏柏阳苦苦等了二日,都没能见到援兵的影子。派人去打探消息,才知大军经过甘州时,遭遇了悍匪伏击,且因为悍匪在河水里投药,导致所有战马都腹泻难行。与此同时,青州守将已经与狄人进行了二日二夜的恶战。

短时间内,朝廷显然不可能再派第二批援兵。

眼看着守城工具一日日消耗掉,士兵死伤的数量越来越多,补给却完全没有,夏柏

阳第一次产生困守孤城之感。唯一幸运的是在狄人打过来前,孟尧刚将新一批粮草转运回来,城中暂时不必面临缺粮惨状。

然而到了第四日,城中开始散播起流言。

说是狄人之所以用玩命的架势攻打青州,是因为定渊王世子不遵朝廷诏令,贸然西进,激怒了狄人,而朝廷的援兵之所以迟迟不至,是因为青州太守夏柏阳与逆臣狼狈为奸,置青州百姓于不顾。

谣言越传越广,一夜之间,夏柏阳从英勇守城的将领变成了心怀不轨的逆臣。之前自告奋勇守城的百姓,也开始萌生退意。

狄人的铁蹄与残暴已经在青州百姓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一座被朝廷放弃的孤城,能有什么好下场。

城中甚至开始传出狄人要屠城的消息,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自狄人入侵起好不容易稳定的民心一下溃乱。

上京,韩府。

韩莳芳刚回到府中,杨瑞便近前禀:“阁老,苏尚书到了。”

韩莳芳点头,进到书房,苏文卿果然正站在书架前翻书。

听到脚步声,苏文卿回头,朝韩莳芳恭行一礼,道:“弟子拜见老师。”

韩莳芳露出一抹和煦笑。

“坐吧。”

“你提的‘攻心之策’,效果很好,陛下也很满意。”

西京。

府吏匆匆奔上城楼,朝孟尧道:“孟主事,不好了,百姓围了府衙,要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