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青云路(十)(2 / 3)

酒的?我们这儿不仅有娘子清倌,还有北地来的胡姬呢。”

“不用。”

魏惊春仿佛听到什么脏耳目的话一般,皱眉摆手,让堂倌退下。

堂倌倒是纳罕,看二人装束打扮,分明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到北里来,竟还有不玩儿妓的,倒是稀罕。

孟尧端着酒盏,隔窗往外看去,忽见道边一个蓬头垢面、一身破烂衣裳的老叟正跪在道边,举着一个破碗磕头乞讨。

而大堂里,泠泠曲调忽然响起,原来是为了给食客们助兴,老板让擅长奏乐的胡姬坐到了珠帘后,拨弄琵琶。食客们拍掌叫好,大把的铜钱雪片似的往珠帘里撒,哄喧着让胡姬舞上一曲。

窗外,老叟已经磕得额头一片淤青,碗里半个铜板没讨到,反而被一名衣着锦绣的男子一脚踹开,

后面仆从跟着围上去,对老叟拳打脚踢,一通殴打。老叟抱着脑袋在地上无助痛苦翻滚。

孟尧看得难受,忽然放下酒盏起身,说了句“我去去就回”,便大步出了酒馆。

打人的恶仆已经扬长而去,老叟正抱着碗艰难地爬起来,面上全是青肿,孟尧跑过去,把人扶起,道:“老人家,您家里人呢,为何独自一人在这里?”

“哪还有什么家里人呢,年年闹饥荒,差不多全死光了。”

老叟以平静语调道。

孟尧一愣:“老人家是从外地逃荒来的?”

老叟摇头:“不是外地,京郊,延庆府。”

“延庆府?”

孟尧越发不解:“天子脚下,怎会闹饥荒?”

老叟突然大笑:“年轻人,天子脚下,怎么就不能闹饥荒了。天子管的是天下大事,不是百姓事。”

孟尧听得一头雾水,转念一想,上京城这么大,哪能人人温饱,总有一些过得苦的百姓。老叟已经站了起来,道:“谢谢你,小伙子,老朽已经没事了,这便回去了,家中还有小孙女,等着老朽呢。”

魏惊春和卫瑾瑜已经随后跟了出来。魏惊春见状,怜悯心起,从怀中掏出一定银子,想交给老者,卫瑾瑜忽伸手握住他臂,看了眼四周,道:“银子不安全,不如买些现成的吃食给老人家,让他带回去吧。”

魏惊春很快明白过来,这老人家孤身一人,衣着褴褛,身上若真带了大笔现银,很可能会惹祸上身,便点头,迅速去买了一些热乎的酒食,用油纸包好,让老者装到麻袋里,又给了老者一张纸条,道:“老人家若还有困难,可循上面的地址来找我。”

老叟朝二人磕了个头,便一步一拐地走了。

回到酒馆,魏惊春见孟尧仍兴致寥寥,神色沉郁,不禁问:“你还在为那个老人家担心?”

孟尧摇头。

“那老人家尚能得咱们相助,已是幸运,可又有多少如那老人家一般的百姓,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受苦受难,食不饱腹,受人欺压。”

“而且,看着这繁华喧闹的上京,恐怕也很难有人想起,西京十二城,尚在敌虏之手,十二城的百姓,尚在敌虏铁蹄下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山河犹破,那些百姓,又有何人管呢。”

青州紧邻西京,孟尧对战争和民生疾苦的感悟,要比其他人更深刻。

魏惊春劝慰道:“你我读书,不就是为了为江山为黎庶尽一份绵薄之力么。”

孟尧苦笑:“话是这么说,可就算考中了进士,当上了官,这朝中,又哪里有你我这样的寒门子弟说话之地。京中这些世家大族,个个只耽于享乐,谁会管百姓死活——”

说完,孟尧忽意识到卫瑾瑜还坐在对面,忙收了嘴,道:“卫公子,你别介意,我也只是一时感慨。”

他有些后悔太冲动直言。

就听卫瑾瑜道:“无妨,这些话,没什么不能说的,世家为天下大害,大渊痈疽毒瘤,天下皆知。”

孟尧与魏惊春都已经诧异眼神望着这位卫氏嫡孙。

孟尧更是惊讶地嘴都合拢不上。

卫瑾瑜端起酒盏,道:“我相信,你们读书,就算一时郁郁不得志,也终会有用武之地,我也相信,西京十二城,终有收复之日,十二城百姓,终有重见光明的一天。”

语罢,将盏中酒一饮而尽。

自十年前出了那桩轰动天下的叛国重案后,“西京♂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二字,和那位引颈就戮身败名裂的寒门宰相陆允安一般,几乎已经成了大渊朝禁忌。

便是他们寒门学子私下里聚会,也只敢隐晦地就此事发表一点议论看法,大多也是点到为止,免得惹祸上身。

谁都知道,如今国库空虚,一个北梁,已经是大渊心腹大患,几乎耗尽了所有兵力财力物力,朝廷根本无暇管西京那个烂摊子。

五年前难得国库充盈,北郡战事稍歇,督查院联合十二科道官员,力谏皇帝趁着朝廷兵多粮广,收复西京,然而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南北双方秘密合议的行军路线惨遭泄露,谢家大公子谢瑛猝不及防折翼西京,十几万大军无功而返,平白消耗了许多粮草。国库银子流水似的拨出去,连个响声也没捞到,北梁人又趁着北境军精锐南下,突袭北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