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陛下,臣回来了!【求订】(2 / 6)

了一口气,感觉一直以来压在身上的那一股无形压力终于消失了。 京师 乾清宫,御书房 朱厚照端坐在那里,目光落在李东阳、杨廷和、王阳明、刘宇、刘瑾几人的身上。 此时李东阳正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按照您的吩咐,京郊的京营驻地已经由工部派人重整修葺过,足可以容纳十几万大军进驻。” 朱厚照闻言,眼中流露出几分笑意,微微颔首道:“此事工部做的不错,李桓卿家此番回京,自陕地带回了一万骑兵、四万步卒,有这些人马充入京营,介时京师可调动之兵马便可以达到十万左右,诸位卿家也不用再担心京师防御空虚了。” 说着朱厚照稍稍沉吟一番又道:“前番李桓卿家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章,内阁那里商议的如何了,李桓卿家同三边总督杨一清出关屠灭壶里部、鞑靼部,边军将士的封赏,兵部还有五军都督府也该拿出一个章程吧。” 李东阳稍稍犹豫了一下,而此时兵部侍郎刁琳站了出来,神色肃穆的向着朱厚照道:“回陛下,此时兵部的意思是联合五军都督府抽调几名干员前往三边,核定军功,然后再做封赏,否则无所依凭,何以封赏,岂不是令大明天下诸多将士寒心。” 朱厚照闻言不由的皱了皱眉头,淡淡的看了刁琳一眼道:“哦,这就是内阁的意思吗?” 李东阳轻咳一声向着朱厚照道:“陛下,毕竟朝廷的程序就是如此,大明素来最重军功,自然关于军功之核定也是最为严格,否则的话,地方上随意呈报,岂不是乱了章法。” 朱厚照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那么一切便按照章程去执行便是。” 大明统治天下万民,所依仗的就是各种章法,若是身为天子都自乱章法,那么这就是天下大乱的先兆,朱厚照不是昏君,所以不会去破坏什么朝廷法度。 况且李东阳所说的也是正理,事关军功,必须慎之又慎。 不见一旁的王阳明、刘宇乃至刘瑾都没有开口反对吗。 李东阳躬身一礼道:“陛下放心,臣已经会挑选得力的干员前往三边之地,一旦核实,必然会按照朝廷的章程封赏,必不会寒了边镇将士的心。” 听李东阳这么说,朱厚照无比满意的冲着李东阳点了点头道:“朕相信李卿。” 与此同时,王阳明上前一步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看了王阳明一眼,朱厚照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道:“王卿家有何事?”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上前向着朱厚照道:“回陛下,臣请陛下加开恩科,恩泽天下学子。” 众人闻言不由眉头一挑,加开恩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要知道这可是涉及大明取士之根本。 按照规定,开科取士乃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俗称乡闱,而考试的地方则被称之为贡院,因为考期在秋季八月,因此又被称之为秋闱。 此为乡试,乡试考中者便是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被成为解元。 譬如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 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只看其复杂程度,可见历朝历代的朝廷对于科举的重视以及科举的重要性,如今正是正德三年冬,乃是戌辰年,明年是己巳年,后年才是庚午年。 也就是说,下一次科举开科取士的话,须得等到正德五年,也就是两年后了。 春闱也就是在今年二月才完成,也就是说朝廷今年才完成了一次开科取士,但是王阳明却是突然之间奏请天子加开恩科,也怪不得众人深感惊讶了。 恩科有别与正科,乃是逢朝廷庆典,天子特别开科恩典,因此被称之为恩科。 加开一次恩科便意味着天下士子在三年一次的大考之外,又多了一次科考的机会,可以说每一次朝廷加开恩科,对于天下士子都是莫大的恩赐,天下士子必会为之沸腾,对天子歌功颂德。 朱厚照诧异的看了王阳明一眼,显然是不太明白为什么王阳明会突然之间开口奏请他恩准加开恩科。 一旁的杨廷和看了王阳明一眼,眉头微微一皱。 倒是刘宇嘴角一翘,流露出几分笑意,反应过来之后便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臣附议,福建、陕西两地需要大量官员填充,介时朝廷官员储备必然不足,所以王阁老奏请加开恩科,为朝廷取材,实乃大善。” 朱厚照眉头一挑,目光落在李东阳、杨廷和二人的身上道:“此事干系重大,不知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李东阳、杨廷和几乎是毫不犹豫的便道:“臣附议。” 加开恩科这种惠及天下士子的好事,平日里想求都求不来,毕竟这恩科也不是动不动想加开就加开的。 许多士子为了科举,数十年都未必能够遇到那么几次恩科。 可以说一旦天子流露出加开恩科的意思,朝堂上下绝对是没有几个人会反对,因为谁都清楚,一旦站出来反对,那么就等同于断绝天下士子科举的途径,必然会为天下士子所唾骂。 到时候不说遗臭万年,怕是也要名声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