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绝地反杀(2 / 6)

人生1984 拾寒阶 4197 字 7个月前

的产品,只配和光彩牌的低端产品进行同台竞争。

李云海就算只卖4万美元一吨,他还有钱赚!

因为它的成本只需要几千块人民币一吨。

为了推广这种新型的水杨酸a,李云海给每一个海外客户都寄了样本过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经过分析比较之后,国外的客户们发现,光彩牌的低端产品,纯度和热稳定性能,比东洋人的还要高一点!

价格却只卖东洋人的一半。

东洋人想打价格战,却遇到了更厉害的反价格战!

李云海用他们一半的价格,推出了一款比他们还要稍微好一丁点的同款a!

我若拿出此款a,试问阁下又将如何应对呢?

反杀的刀,业已出鞘,请问东洋诸鬼子,又将如何还击?

东洋人怎么应对,李云海不用管,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在完成亨利等人所有的订单后,李云海手里有了大量的现金。

5.5亿人民币!

李云海之前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到了天华大厦、宿舍项目、四海电脑学校、四海耗材厂里面。

本来连一千万都拿不出来的李云海,经过一场广交会,就打了翻身仗,获得了5.5亿人民币的利润。

李云海手里有了钱,胆气也更大。

他打算点小钱,做做广告。

1985年最火的电视剧,当数《八仙过海》和《济公》的

李云海正好要去一趟京城,便和林芝商量。

林芝一听,闹嚷着要去。

李云海捏捏她光滑挺直的小鼻梁,笑着说道:“我就知道你想去,所以和你商量啊。”

唐玉霞已经同意了李云海和林芝在一起的事实,而且答应了他们,在今年国庆节举行订婚仪式。因此她现在完全不管女儿的事。

李云海都赚到5.5亿了,点钱出去玩一玩,带动国内的消费,这可是好事。

林芝上次请了长假去广交会,打着考察、采风的旗号。

还别说,她回来以后,写了一篇跟广交会有关的文章报导,做的就是国产a的文章,还在省里的文化报上刊登了,随后又被省日报、西州晚报等媒体进行了转载,在省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李云海认识的来自纽约的那两个记者,琳达和罗伯特,给他寄了ti和科学杂志,一样各两本。

他送了一套给林芝。

林芝看完上面关于a的报导后,也就有了灵感,再结合自己亲身参与广交会的经历,写出来一篇轰动全省的好文章。

这篇文章后来还被国家级的媒体,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半月谈等媒体进行了转载。

国内主流媒体相继发声,为国产a站台,为光彩牌a加油!

媒体的报道,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给李云海带来多少国内的订单。

他思前想后,明白了个中的原委。

做耗材的人,大多数都是个体户,普通老百姓,他们平时不看这些主流报纸。

看主流报纸的是什么人?大概就是看新闻联播的那些人。

大中专学校的师生、机关人员、企业领导。

想让普罗大众接触到a这种东西,还得走通俗路线。

其中最好的途径就是电视剧广告。

能有钱采购a的人,家里必定有电视机看。

这个年代的人,一到晚上也没有大多的文娱活动,大多数人都是看电视。

于是李云海起心动念,要去一趟北金。

林芝再次向单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说是要去北金采风。

巧的是,文化局还真有一个到北金出差开会的任务,正好就派林芝和另一位领导前往。

此领导名叫孙永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主任。

三人买的都是同一趟列车。

时令已经是夏天,气温回暖。

李云海和林芝也不需要带太多的衣物,每人带一个背包,再拖一个皮箱即可。

他们买的是特快硬卧,全票价格44.2元,坐硬座的话是28.9元。

李云海他们当然不在乎这点钱的差距,三个人买的都是卧铺票。

他们从上午9点出发,需要经过1500公里的长途跋涉,于次日下午2点多钟才能到达北金车站。

李云海和林芝,已经习惯坐这种绿皮火车长途旅行了,在车上聊天、看书,睡觉,有时也打一打扑克,或者拿出带的零食出来吃,欣赏沿途的远山绿树、青草铁轨、细雨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