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域的事业(2 / 3)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014 字 4个月前

将骊山的货物送往关外,以此来增加骊山的收入,同时也能够增加出入关的税收。

在税收方面上,能够增收,天可汗是准许的,也是满意的。

自从漠北平定,夷男可汗恢复了汗位,而他那个篡位的儿子,多弥可汗,又被自己的亲爹给驱逐流放,听说他驱逐到了北方苦寒之地。

至于回鹘人,对天可汗来说他们必须臣服,并且成为大唐的一部分。

这是天可汗的野望,朝中又有人说泰山封禅的事情,这一次天空又没有答应。

今天,李世民下了早朝,定下了突厥教化事宜,这件事交给了魏征去主持。

路过三清殿,看着眼前的凌烟阁,迈步走入。

王公公一直陪在一旁,等候着这位天可汗的旨意。

走上凌烟阁的二楼,李世民看着一幅幅的画像,有长孙无忌,有房玄龄,杜如晦,还有尉迟恭,李孝恭,李靖……

细数这些功臣,李世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乱世,那个英雄好汉林立的年代。

这位天可汗坐了下来,他颔首道:“张阳的琉璃不是从外界采买的是吗?”

王公公点头道:“老奴去查探过,中原的琉璃本就不多,也有权贵人家拥有些许的琉璃造物,但没有如骊山这般拥有琉璃的薄片。”

李世民皱眉再问,“关外呢?”

王公公再回话,“今天骊山又运了一批货物去了关外,关内外货物流动关隘都是有记录的,并没有发现有人运送琉璃,若有发现也会被官府当场拿下。”

“如此说来张阳的这些琉璃来历不明?”

“回陛下,老奴也无从得知。”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不再追问这件事了,骊山的生活再奢靡,就算是他张阳再有钱,也是骊山的事情。

“承乾的坊市如何了?”

说起这件事,王公公神情上终于有了笑容,他回道:“东宫送去了奏章,请骊山县侯谋划,说是请了房相与赵国公去了崇德坊,崇德坊的文人士子们便汇聚在了崇德坊,如今崇德坊有不少人在议论政事。”

越来越多人为江山社稷出谋划策了,唯独这个张阳躲进了骊山,很少再过问政事。

凌烟阁内很安静,偶尔还有风吹入,吹得那些挂在墙上的画像晃动。

这些画像中多数人还在朝中,也在长安城。

有些人已经离开了人世,陛下每每看着这些画像来缅怀当年的时光。

李世民喝下一口酒水,“当年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尘土,浩浩荡荡,乱世豪杰意气风发,朕与你们驰骋沙场,只可惜如今能够留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朕的功绩你们泉下有知,可曾听闻。”

这些话语天可汗说得很豪迈,他起身挥袖又走下了凌烟阁。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赶来,他朗声道:“陛下!刘自,张行成等诸多官吏请陛下择日前往泰山封禅。”

李世民沉声道:“朕自知功绩还未够,你告诉他们,往后不必再提这件事了。”

“喏!”

那小太监又匆匆离开。

收复安西四镇才多久,河西走廊也刚刚开始建设,薛仁贵和王玄策刚刚扫平了西突厥,天下失地还未收复,怎可言封禅之事。

李世民现在正值壮年,更是天可汗,天可汗大道从天山一路到了漠北瀚海。

就算是这样,陛下依旧不去泰山封禅,朝中不少人在议论。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站在一起,俩人低声说着话,“陛下将教化突厥的事情交给了魏征去办。”

房玄龄闻言点头,“当初教化突厥人本就是郑公的政见,陛下让他去办这件事也是情理之中。”

中书省内文官进入很忙碌,长孙无忌面色忧愁,“玄龄,陛下屡次拒绝泰山封禅,想来是还有更大的图谋。”

“或许吧。”房玄龄低声回道。

“今年那温彦博回来了,他又说起了收复高句丽四郡之地,那四郡之地。”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了,多少将士埋骨他乡。

要说陛下不想出征高句丽这种事情,房玄龄自己都不信,比肩汉武一直都是陛下的夙愿。

功绩不够如何封禅?

这才是陛下的心中的忧虑。

此刻的安西四镇,裴行俭任都护,坐镇安西都护府。

薛仁贵和他的妻子一起策马来到这里,不消片刻王玄策也到了。

几人落座之后,薛仁贵妻子柳氏是个豪迈的女子,她将戴着的铁盔取下重重放在桌上,言语道:“我夫君为朝中扫平了天山,朝中为何迟迟不给封赏,没个将军名号?”

裴行俭以前是个嫩生的小公子,来到西域之后,人被嗮得很黑,这半年以来,他的皮肤也越发粗糙,更像个汉子模样。

而薛仁贵显得更孔武高大。

倒是王玄策没有变化。

身为都护,大唐安西的第一任都护,裴行俭很年轻,也被外交院寄予厚望。

裴行俭坐在上座,“朝中军报与朝议任命都需要时日,就算是朝中不封赏,待我等回去,我也会亲自给薛大哥请功的。”

那柳氏又不言语了,便坐下来。

薛仁贵干笑道:“婆娘莫要粗野,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