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遍地都是高人(2 / 2)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1657 字 4个月前

地方。

将奏章放在房相的桌案前,见还在批复也不好打扰,便自顾自回去了。

岑文本一边走一边敲打着胳膊,深吸一口气隐约还有薄荷的清凉,缓缓道:“总算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作坊建立需要得到地方县衙的许可,并且由州府监管,得到的赋税也属于各地的州府考评。

这是岑文本的补充,不能只有生产而没有监管。

就像是骊山,放任着放任着……结果没法管了。

总结经验,深刻反省以往的错误,这是岑文本这么多年与骊山的来往中学到的。

除夕过了半月,朝中颁布的布告,一份份的文书送到长安各县,还有不少官兵带着文书前往大唐各地州府。

一阵生产振兴的风吹拂在关中,骊山的告关中书又被人提及。

而这些国策都会在休沐结束后,也就是贞观十五年开朝正式施行。

这是天可汗对关中鲜有的大刀阔斧,以往将卫府改制折冲府这已是很大的手笔。

如今,朝堂终于对地方州府开始改制了。

李治这些天与裴行俭走得很近。

长安城十二县最先闻风而动,管辖长安十二县的京兆府首当其冲。

李治就坐在京兆府内。

裴行俭看着一份份礼单,怒道:“这帮权贵将本官当作什么了?竟然还送美妾,都给某家赶回去!”

牛朝连忙道:“喏。”

李治忧心道:“裴府尹,长安城十二县的田亩权贵们还是占着多数,他们手中还掌握着农户,往后少不了来往的。”

裴行俭怒道:“可他们胆敢收买本官!”

“纵然是可恶,这些人借着除夕拜访的由头送礼,除了裴府尹还有三省六部官吏都要送。”

裴行俭拍案而起,“某家与他们不两立。”

李治笑道:“其实收与不收没太大的区别,重要的是各县的态度。”

“晋王殿下所言甚是。”

身在局外的李治看得很明白,裴行俭这个位置一点都不好坐,尤其是关中振兴生产的时候。

而裴行俭又是个没权没势的人,想要统领长安城十二县谈何容易。

“裴府尹若是对各县指点难免会让人觉得以势欺人。”

裴行俭朗声道:“今日某家请了一个高人相助。”

李治苦笑道:“向裴府尹伸以援手的高人还挺多的。”

好像那骊山遍地是高人。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上官仪,他今日没有穿着官袍,穿着骊山特有的厚实棉衣,脚步匆匆走入京兆府。

“这天可真冷。”上官仪一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上官兄快快请坐,下官这就去温酒。”

“不了。”上官仪摆手道:“若有正事下官不喝酒的,这是骊山养成的规矩。”

“噢……”

裴行俭有些后知后觉,骊山还有这规矩,真严格呀。

像李义府和许敬宗他们平时插科打诨,还在官衙中吃茶叶蛋呢。

上官仪在暖炉边取暖片刻,问道:“是因长安十二县之事?”

李治点头,“正是。”

上官仪这才注意到李治,忙行礼道:“晋王殿下。”

李治笑道:“当初你离开骊山,村中众人都不舍。”

“县侯说了这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下官与县侯早有约定在先的。”

李治盘腿坐下,“这长安城十二县的困局,还请上官兄指点。”

上官仪沉吟片刻,抬首看向裴行俭,“其实裴府尹最在意的是长安城各县的县官与权贵之间的关系,如果用强让他们服从,未免显得长安令太过强势,会被人弹劾以势欺人。”

李治不住点头。

“若是裴府尹太过轻慢,统领不好各县,且不说县与县的矛盾,往后乡民之间的麻烦更是不断。”

裴行俭拱手道:“下官洗耳恭听。”

上官仪错愕一笑,看这位京兆府尹的真诚态度,多了几分欣慰,“当初骊山与各县配合主张扩种作物,让作物多样化,县侯便带着下官亲自去看各地水土。”

“现有渭北种葡萄,渭南种棉花,泾县种麦子,蓝田的柿子与枣。”

“与之相同,京兆府若要推行生产,必离不开各县的配合,只是府尹一人无法成事,况且根基太弱,下官以为裴府尹可邀请中书省官吏,如岑文本,房相,或郑公一同去各县察看。”

“如此一来,既能够震慑诸多权贵,也能让各县明白这一次京兆府背后站着的是中书省,让中书省众人制定章程,因地制宜,各县自然别无二话。”

“既然晋王也在,不如选个时日让太子殿下也一同随行。”

上官仪又是豁达一笑,“县侯当初管这叫作视察,裴府尹需走遍长安城十二县,多半会很劳累,可从吏部挑选几个办事干练的文吏来协助。”

不愧是经营骊山的能人,有头有尾,心中已有了步骤。

看到裴行俭纠结的神情,上官仪问道:“裴府尹可还有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