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应声请进了河间郡王。 河间郡王李孝恭走入殿中,向李世民行礼,“陛下。” 李世民对一旁的太监说道:“给河间郡王上茶,用茶叶泡。” 几片茶叶放入一个瓷碗中,倒入开水。 自从中元节之后,陛下莫名喜欢上这种炒茶泡水的喝法。 李孝恭小心翼翼地接过茶碗,茶叶的香气很好闻,喝下一小口,细细品味着。 李世民终于停下了笔,抬眼说:“太医署那些家伙说了整日喝酒对身体没什么好处,倒是偶尔喝茶反而更好。” “谢陛下赐茶。”李孝恭躬身行礼,心里不断揣摩着这番话的话外音。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朕听闻昨晚驿馆的那群使者又在闹事了。” 李孝恭低头等着李世民的下一句话。 殿内又安静了许久,话语声再次传来。 “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房玄龄他们都是身兼数职,脱不开身,驿馆使者的事情本是礼部看管。” 又叹了一口气,李世民忧心地说,“礼部那些老家伙当年都是跟随父皇的人,他们只会讲礼仪,只会讲君子之道,镇不住使者,中原人知道君子之道。但那些外人又没读过中原的书。” 眼看李世民要说到礼部,李孝恭连忙清了清嗓子,“陛下,其实臣也没读过几年书。” “怎么?朕一说到礼部你就推推拖拖,咱们兄弟几个,只有你朕还看得顺心一点。”李世民苦恼地说道:“礼部那些老家伙镇不住那些西域人。” 李孝恭长叹一口气,“陛下若有旨,臣定当领命!赴汤蹈火。” 李世民摆手说:“你现在就去礼部上任吧,礼部尚书的位置也空缺这么久了。” “臣领命。” 说完李孝恭便离开了礼部。 李世民重新坐下,看着面前的这些奏章心烦意乱,缺人,如今的朝堂太缺人了,李孝恭就是一个糙汉子,他认识多少字朕不清楚吗? 还不是因为没有信得过的人。 李世民心情不好问道:“青雀这些日子在做什么?” 太监回话,“魏王殿下这些日子一直每日去国子监听课。” 听到这话,李世民稍微舒服了一些,眼下缺人才,尤其是可以培养的青年才俊。 李孝恭到了礼部便接手了接待诸国使者的事情,意外地发现最近使者之间的事情都是和一个倭僧有关。 听着驿馆官兵的诉说,李孝恭狐疑道:“这事儿太古怪了。” 李孝恭接手了礼部的事情,还要处理诸国之间的矛盾,再过一个月就是各国使臣入朝,朝贡的事宜,眼下还需要准备,更别说用度还要和朝中其他六部接洽。 还要和朝中的那些老家伙打交道。 宗室的事情也随之送到了礼部,事情都堆在眼前,李孝恭是一個头两个大,颓废地做坐在礼部府衙,想家了,想回老家,回乡种地去,不想干了。 年关将至,今日长安城还是阴云密布,这天气看起来还要接着下雪。 街道上的行人纷纷加快脚步回家。 张阳又去了集市买了一些肉菜回来。 李玥正在院子中做着孔明灯。 这次的孔明灯规格大了不少。 灯底下还挂着一些石头,心说小媳妇还在惦记着热气球的事情。 李玥拿着自己的小本本,“我算了一下,让孔明灯载物而飞的几个重要因素。” 张阳把硫磺硝石松香这些东西放在院墙的角落,开始洗着肉菜准备做菜,听着李玥说着。 张阳点继续洗着菜说:“我今天买到了新鲜的鸭血,还有一些内脏,可以做汤。” 李玥点燃了孔明灯,目光看着孔明灯越飞越高,朝着远处飞去。 把鸭血处理一下,等它凝固之后就能做菜吃了。 小媳妇不来祸害厨房真是太好了,生火,洗锅切菜一气呵成。 正炒着菜,张阳感觉一双幽怨的眼神正在看着自己。 手中锅铲的动作没有停下。 那双幽怨的眼神又近了一些。 张瞧了一眼李玥,看她有些委屈的样子问道:“怎么了?” 李玥说道:“有个问题想问你。” “说。” 李玥皱眉说道:“如果孔明灯更大,重量也会越大,受到的重力就越大,这样一来不是适得其反吗?” “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那有办法破解吗?” “我也不知道。” 听到回复,李玥抿着小嘴站在原地,目光看着张阳的神色好一会儿,小脚一跺走回了屋。 张阳尝了尝鸭血汤的味道,“嗯,还不够咸。” 端着饭菜,李玥已经一脸郁闷地坐在饭桌边了。 把一碗碗饭菜放在桌子上,心说要说那些公式和定理提前出现在史册上,大唐的数学和科学领先了一千年? 而且还是自己媳妇的成就。 教科书中的前辈们会不会怪我吧。 李玥瞅着说道:“你怎么一副心虚的样子。” 张阳叹息道:“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感觉良心不安。” 李玥神情凝重地端坐着,“重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这不就是个无法突破的死循环吗?孔明灯怎么都不可能带着人上天。” 张阳感慨着说道:“竟然能够发现这点,好厉害呀。” “好厉害……”李玥低声嘀咕,小脸发黑气得俏目瞪着说道:“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夫妻间的生活也不会一直都是平静的,总是会有点波折。 吵两句的事情免不了。 张阳端起饭碗,见她还没动筷子便说道:“为什么不想着改变一些结构呢,通过改变结构来改变这些常量的影响。” 听到这话李玥愣了愣。 “重力是固定常量,只能从孔明灯的材质入手,还要增加热力的影响的面积,决定了燃烧的利用率。” 研究方向是没错的,小媳妇从理论做题能够到如今可以实践做发明。 张阳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