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漫谈史说(1 / 2)

一品赘婿 百无一用 1101 字 12个月前

“在这个新旧武将青黄不接的时候,新帝突然提出削藩,这本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中山王在此时揭竿起义,也的确是违背了太祖高皇帝的祖训。”

“而自削藩之事引起的一系列麻烦,就相当于给原本产生的裂痕再度增添了压力。”

“中山王起义成功,登上皇位。”

“而他登上皇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继续推行削藩大业。”

“在那个时期看来,削藩可能是对中央集权的一次补救。”

“可如果从长远的立场来看,削藩不过是对游牧民族的纵容!”

说到此处,李秋远从桌上拿起纸笔,并随意在纸上绘画了一番。

“新帝登基,着手削藩,如果仅从内部削起,比如从庆王,安王,等并未掌握军权的逍遥王的身上下手,那还不至于产生这么大的问题。”

“新帝登基后最大的误区就是他选择了先从肃,岷,蜀,沐,韩,辽,宁,代八王身上下手。”

“通过前唐版图来看,这八位王爷所分封的地域,全都在前唐的外围边陲。”

“他们就藩不仅仅是为了减轻中央压力,同时也是为了维持地方稳定。”

“而且这八位王爷,个个手握军权,朝廷削藩,不仅革去了他们的职位,更剥夺了他们的军权,相当于将他们变相圈禁在了封地。”

“这样一来,边关失守,自然也就给了外敌可乘之机。”

“而这,也就是前唐覆灭的一大推手!”

“除去这些问题之外,还有宠信宦官,玩物丧志,执法不严,税务偏差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加上我之前提出的两大问题,共同导致了前唐覆灭!”

“各位,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李秋远话音刚落,刚刚那位同学立刻点头说道:“明白了,先生讲解的果然透彻!”

“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先生!”

“这位同学请讲。”

“如果换做先生,那您会选择怎么做?您是会为了加强中央统治而继续推行削藩政策,还是会为了抵御外敌而加强各地藩王的权利?”

“请恕学生愚钝,我认为这两点无论做何选择,对于朝廷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认为成祖皇帝选择继续推行削藩政策也属常情!”

这位学生不仅敏而好学,提出的问题也同样十分尖锐。

面对对方的提问,李秋远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这位同学说的没错,无论是否削藩,还是要加强藩王手中的权利,对于成祖一朝来说,都是进退两难。”

“如果换做是我,我会循序渐进,先将封地合并,再逐步推行集权制度,至于已经分配至各地的藩王,则需明示兵马数目,并接受朝廷轧制,而不是直接选择削藩。”

“正所谓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成祖皇帝大举削藩,只会给番邦敌国以可乘之机。”

“而这一点,在成祖驾崩之后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若不是因为边关没有藩王镇守,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国运之争。”

“不过这也只是咱们今人的谈资而已,若将咱们换到那个时代,咱们做的未必能比成祖更好!”

话说至此,外面突然响起了一阵铜锣声响。

这意味着这堂课已经结束,李秋远今天的任务也已经完成。

他简单收拾了一下桌上的宣纸,并重新将毛笔放回到了砚台之内。

宋渊明再次起身,说了一声先生再见。

其余学子纷纷起身附和,并相继离开了教室。

等到所有学子全都离开之后,李秋远这才注意到教室角落竟然还坐着一名中年男人。

那中年男人头顶发髻,发髻之中还插着一根镶金的白玉簪子。

在所有学子全部离开之后,他这才缓缓起身,并对李秋远报以一个微笑:“李先生久负盛名,今日得见,果然不同凡响!”

“哪里哪里,阁下谬赞了!”

中年男人上下打量了李秋远一番,随后又将目光转向了他刚刚画下的那幅草图。

“李先生,不知您能否将这幅草图送给我?”

见对方对自己随手画下的草图感兴趣,李秋远便直接将其递给了对方:“阁下既然想要,那就尽管拿去吧!”

“多谢!”

对方对李秋远投以一个微笑,随后便转头离开了教室。

李秋远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脸上也泛起了一丝笑意。

这男人怎么看都不像是青山书院的学生,想来应该是青山书院的某位老师,今天来此特意是要监督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