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例如,家中高官少的崔姓、卢姓都是一等大姓,而李唐皇族却只是四等姓。 因此,李世民明确命令,“氏族志”评定家族等级的标准不是血缘家族,而是以现有官员爵位等级为标准。 这就大大降低了,许多在朝廷中没有官吏爵位的山东大姓地位,比如崔姓就被降为了三等。 这样的“氏族志”颁布后,山东、江南士族门阀必然会遭受重创,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如今的国家重器是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不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两个月之后,‘氏族志’就能公之于众。” 听到儿子说的是这件事情,李世民不由的有些兴奋。 “父皇,大唐的爵位是授予那些对大唐有功之臣的,或是征战沙场、或是任职中枢、或是牧守一方。” “但凡有突出贡献者,我大唐从不吝惜爵位,那么可否拿出几个爵位,用在这次赈灾筹粮上呢?” 李治的话说的很慢,足以让在场的人都听的明明白白的。 “晋王殿下的意思,难道是要卖官鬻爵吗?” 瞅瞅,什么话到了老魏征的嘴里,说出来怎么就那么的别扭呢? “魏大人,如果没有三十万石粮食,是不是有可能出现大片饥民饿死的情况?” 李治没有急于反驳,依然耐心地问道。 “不错,河南道人口众多,有三十万石的粮食缺口,真未必能保证不饿死人。” 就算魏征再固执,他也明白这三十万石粮食的分量。 “那么,如果朝廷放出了几个爵位,能够换来三十万石粮食,是不是就等于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佛家讲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那是千千万万条性命啊,即便是背上一个‘卖官鬻爵’的名声又能如何?” 这番话,让老魏征有些哑口无言,而一旁的李世民和袁天罡却是一脸苦笑。 大唐境内,虽然不禁止佛教,但是道家毕竟才是大唐的国教,你一个大唐晋王殿下在“立政殿”里,居然出口称赞佛家用语,这样做真的好吗? 问题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说的好有道理啊,可是,这句话怎么从来就没听人说起过呢? “区区一个爵位,也许那些门阀世家不会看在眼里,可是,如果有了这个爵位,他们的家族姓氏,就能在即将面世的‘氏族志’中提升一些位次,这样一来,这个爵位是不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李治终于说完了自己的打算,可是,李世民的脸上却泛起了一丝不愉快。 “父皇,儿臣知道您心中是怎么想的,觉得这样一来岂不是违背了当初要编订‘氏族志’的初衷?” “可是,谁让咱们现在拿不出三十万石粮食啊?再说了,‘氏族志’的最终解释权不还在您的手里吗?” “再过个三五年,等天下大定之时,您高兴了命人再重排一次就是了,左右不过是浪费点儿纸张和油墨的钱。” 好家伙,这是打算着“卸磨杀驴”,合着想白使唤傻小子啊? “粮食有了,小子也不建议就直接发放下去,而是要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男女老幼皆根据实际情况,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这些灾民的一日三餐,又能杜绝了不劳而获情绪的滋生,更能够把灾后重建的事情给办妥,岂不是一举三得吗?” 李治完全说完之后,就坐在那里喝他的茶。 “立政殿”中的几位大佬,却在飞快地思索着这件事情的可行性,毕竟,他们才是大唐真正的施政者。 李治嘛,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童而已,说对说错的也不会有人问罪于他。 “玄龄,你觉得雉奴的建议有几分可行?” 要说李世民的麾下,论施政谋略,首推房玄龄一人尔。 “陛下,臣觉得晋王殿下所谏之策未尝不可一试,咱们也无需大张旗鼓地去宣传,悄悄地放点儿风出去就行。” “臣相信,那些有心的门阀世家,一定会自己找上门来了,到时候陛下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毕竟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嘛。” “就算是此筹粮之策不能奏效,咱们也没损失什么,而晋王所谏的‘以工代赈’,确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具体实施起来,还要看当地的实际情况,真遇到家中没什么劳力的,也要适当给予优待考虑的。” 房玄龄不愧是老成谋国之人,三言两语就把李治所提的两条建议都给优化了。 至于所说“战备粮”一事,事情还是一步一步慢慢来,手里已经有十五万石粮食了,又不是短期内就会用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