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临阵换大帅(4 / 5)

就将那薛丁山困在这‘白虎大阵’中,看看何人能够将其救走?师尊,您真的要去见那吐蕃赞普吗?”

此间计议已定,丑脸将军也没再坚持,显然已经听从了师尊的安排。

“呵呵,那个松赞干布倒也算得一代人杰,可惜,他是生在了吐蕃,这若是身在大唐,说不得都能同当年的李世民一争高下。”

“既然此人雄心依旧,为师助他一臂之力又如何?吐蕃虽然偏安一隅,综合实力远不及大唐,却也未必不能利用一番。”

“藩儿且安心在此,有‘白虎大阵’为依托,即便普通的‘大罗金仙’来了,想必你也能够应对一二。”

吐蕃此时的赞普松赞干布,论年龄比李世民小了十八岁,却要比李治年长十岁,其成名甚早,勉强算是和李世民同一个时代的人。

这位丑脸将军,曾无意中在松赞干布面前提到了自己的师尊,那份恭敬和崇拜的虔诚,让吐蕃这位令主见了都禁不住有些神往。

......

当樊梨花亲率四千吐谷浑精锐赶到八角城下时,看到了八角城上依然插着大唐的龙旗,这位新任的吐蕃征南元帅才松了口气。

“城头上的唐军兄弟听真,现有吐谷浑新任征南元帅至此,城头上是哪位将军说了算?”

樊梨花已是三军统帅,自然不方便亲自上前叫门,临时充任樊梨花中军护卫统领的“龙威军”军头李朗,则催马上前高呼道。

李朗原本也是大唐之人,也曾经年少成名,十三岁便中了举人,名震州道。

可惜,好运气似乎随着中举之后就用完了,又连下三次考场受挫之后,李朗就对科举一途彻底失去了坚持。

此时的李朗虽说屡试不第,却也修炼出了文气,在第三次名落孙山之后,就没有返回家乡,反而游历起名山大川来。

当其来到洛阳境内一处高山时,突然被此山的气势所吸引。

山上云雾锁峰,如同刀劈斧削一般,环境清幽,其顶为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脉的主峰。

古名“景室”,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之意。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曾派尉迟敬德来此做监工,重修了此间的“老君庙”,并赐御笔亲书的匾额“天下名山”,此山更是授以皇封,自此更名为“老君山”。

李朗行至老君山之巅,坐观“铁顶老君庙”,静静地盘膝于此,春去夏来、秋往冬至,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旁人直道他已然坐化,却不想三个寒暑过后,李朗竟腾身而起,一举踏入了“天仙”之境。

离家三载,再次返回之时,却发现独居的老母已于年前撒手尘寰。

李朗于母亲坟前结庐而居,一边守孝,一边进一步消化在“老君山”顶所得,又是三年。

恰逢唐皇李治颁布诏令,鼓励大唐子民移居吐谷浑,李朗才兴之所至,来到了伏俟城。

“你是何人?这八角城某家说了算数,哪个又是新任的吐谷浑新任征南元帅?”

八角城上,白罴将脑袋伸了出来,向城下这四千余众扫了一遍,一眼就看到了被簇拥在正中间的樊梨花。

没办法,那么大的帅旗在那里戳着呢,更何况全军就这么一名女子,还是唯一的“太乙金仙”中人。

“城上可是白罴统领?本帅樊梨花,还请统领打开城门,也好入城一叙——”

对于大唐禁军中有些什么人,在临来之前狄仁杰都有过交待,看到城头上这位的修为和模样,樊梨花就猜出了白罴的身份。

“你且稍待,开城门——”

其实,白罴早就收到探马的信报,有数千吐谷浑铁骑呼啸而来,见到城下来的果然是吐谷浑的大军,白罴当即命人打开了城门。

过去这几天,白罴过的实在是煎熬。

他曾经三次进入“白虎大阵”中,不过没敢过多地深入,浅尝辄止,倒是也先后解救出数十名与薛丁山失散的唐军将士。

在第三次进入“白虎大阵”之时,白罴被一种奇异的火焰灼伤,若非他生来皮糙肉厚,及时断去了左臂,恐怕后果更不堪设想了。

“白统领,可有薛将军的消息?”

进入八角城的议事大厅,由于薛丁山不在,主位自然空着,白罴和樊梨花按宾主落座。

“哎,那‘白虎大阵’真是邪乎,俺连闯了三次都不得其法,薛将军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白罴可没因为樊梨花是一名女子,就会生出轻视之意,李治身边地女子多矣,个个都是不俗之辈。

对面这个叫樊梨花的,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太乙金仙”了,他白罴修炼多少年了,也不过只是“太乙玄仙”中期而已。

“本帅观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