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2 / 3)

不知不觉间,谁也没有想到,节目组就在侯寨村做了一期节目,居然能给村里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这次过来,他们还是住在上次借宿的老乡家里。

只不过,和上次进门就吸了一肚子灰相比,这次嘉宾们的待遇,跟新女婿进门也差不多了。

老乡家的二层小楼,已经从上到下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厕所地上的瓷砖,砖缝里怎么都洗不掉的陈年老泥,都被刷干净了。

厨房原本塌了一块的灶台,用水泥和红砖重新补好了。

正好灶台是空的,道具组赶紧把金主爸爸赞助的李记调味料搬出来,商标对外,摆放整齐。

厨房里甚至还多了一台冰箱!

嘉宾们惊疑不定地看了导演汪群好几眼,这老抠门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看我干啥?咱节目组啥条件你们心里没数?哪有钱给你们置办冰箱?这是村长儿媳妇带人搬来给你们用的!”

汪群没好气地怼了回去。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一点也不会过日子,就下乡录几天节目,居然还想买一台新冰箱?

“应该的!你们只管放心用,我儿媳妇说了,要不是你们盘活了咱们村的竹木加工厂,她也找不到这么合适的工作呀。”村长乐呵呵地解释道。

卫昇这才知道,原来,竹木加工厂爆单之后,侯朋飞两口子根本忙不过来,只能从村里招了两个会用电脑能打字的客服。

村长的儿媳妇高中毕业,因为生孩子,这两年一直在老家全职带娃,农村也找不到适合年轻人做的工作。

原本她打算再熬一年,把孩子带到能上幼儿园了,就和老公一起进城打工。

正好侯朋飞那边要招客服,就在村里上班,每个月工资2500元,虽然不多,但村里花销少呀,还不用租房子,吃饭也是在家里,每个月2500元都能攒起来,这么一算,可比进城打工划算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她就能留在老家陪女儿了。

以前没生孩子的时候,看到村里其他女人,生了孩子就丢在老家,自己进城打工,她也觉得没什么。

可等她自己有了孩子,看着软乎乎的小丫头,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依恋地看着自己,一会儿见不到,就“妈妈、妈妈”的四处找着,找不到就开始掉金豆子了……她怎么舍得离开?

竹木加工厂的招聘,让一个差点成为留守儿童的小丫头,能够在妈妈的陪伴下,无忧无虑地长大。

而另一边,因为在节目里和卫昇的互动,而得到了特别关注的侯婷婷一家,也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特别关照。

县妇联已经和侯婷婷结对,以后每年都会承担她的学费和一部分生活费,有了这笔帮扶资金,侯婷婷只要学习不差,以后考大学应该是不愁了。

侯奶奶现在赚的也比以前多了。有了卫昇这边的销路,老人家再也不怕采回来的山野菜烂在手里了,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这段时间,光是卖各种山野菜,她就挣了好几百!

平时没事她也没闲着,从加工厂接散活儿回家做。

侯奶奶手劲儿大,做出来的竹丝结实耐用,速度又快,一晚上就能做两三百根竹丝,一根竹丝的收购价是五毛钱,三百根就是150块钱。

山里的竹梢头又不值钱!

绑竹丝的麻绳也是她自家种的黄麻搓的绳子,也不用什么成本。

这么算下来,侯朋飞那边要是常年收购的话,光是给厂里做竹丝,侯奶奶一个月就能挣三四千元!

要知道,在他们侯寨村,以前普通人家,一年也攒不下来这么多钱啊!

别看他们种粮食,每年能卖个万把块钱的,可去掉种子、化肥、农药的钱,还有旱了大水,洪灾绝收的,再加上收粮食的时候还要请人帮忙,每年实际落到他们手里的钱,其实少得可怜。

侯奶奶家也有一亩多的水田,但是她老人家非常精明,从来不种水稻。

稻谷卖不上价钱啊!

辛辛苦苦大半年,种出来的稻谷,才卖一块多一斤!一亩地去掉成本,赚到手的一千块钱都不到!

以前侯奶奶都是在水田里种芋头。

芋头只要种下去了,病虫害很少,几乎不需要怎么管理,他们这有一种红瓤的香芋头,刚上市的时候,能卖到六块钱一斤呢。

而且芋头苗也能砍回来,剥掉皮,做成酸芋头苗,拿到镇上摆摊卖,一斤也能卖两块钱。

侯奶奶过日子精打细算,每年还会在种芋头的水田里放两桶鱼苗。

这样等芋头收获的季节,田里的鱼也能吃了。

这些鲤鱼和小鲫鱼,本地人习惯把它们做成熏鱼干,农忙的时候来不及做菜,就焖一大锅红薯稀饭,蒸一盘熏鱼干,就着一块鱼干,就能吃掉一大碗红薯粥!

听说卫昇他们又来村里录节目了,平时过日子抠抠搜搜的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