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 第 385 章 番外:娱乐圈扑街艺人……(2 / 3)

用戏服同款面料,提前裁剪出来,让孩子们根据设计图,自己亲手缝制不同款式的戏服,给公仔玩换装游戏,还能顺便科普一下地方戏文化,岂不是一举两得

除了戏服之外,地方戏经典曲目里需要用到的各种道具,都可以放到diy手工包里,他们还可以邀请地方戏的传承人,作为他们这个项目的艺术指导,亲自录制一段带妆表演曲目,全方位展示戏服和道具,让本省的孩子们,可以在更有趣的教学环境里,了解、学习甚至爱上本省特有的地方戏。

到时候,说不定真能从这些孩子里,挖掘到一些愿意学习戏曲的好苗子呢。

地方戏的传承人,不是总嚷嚷着没人愿意跟她学戏,地方戏到她这一代可能就要断了传承吗

要是全省的中小学都采用他们这一套地方戏主题的美术diy手工包,一百多万中小学生里面,难道还找不出几个愿意拜师学艺的

卫昇觉得他们这个脑洞不错,批了一笔钱,就让文创部门去执行了。

结果没想到,不知道是他自己的名人效应太大了,还是这个项目真的戳到了本省教育部门的心窝里,这个关于地方戏传承推广的美术课程手工项目,居然被教育部门和文广新闻部门争抢起来

最后当然是手握几百万学生资源的教育部门胜利了。

不过,他们也绕不开文广新闻部门,因为那几个地方戏的非遗传承人,还捏在人家手里呐。

两边都不肯松手,最后还是卫昇站出来做了和事佬。

教育部门和文广新闻部门都想要这个政绩,卫昇不需要,那就给你们

卫昇名下的文创公司,拿下了这个订单,由教育部门集中采购,他们以低于市场价三成的价格,每年为本省各大中小学一百七十万份“地方戏文化diy手工制作套盒”,这笔钱不需要家长额外支付,是包含在每年的学校美术课教具材料费里面的。

当然了,奸商如卫总,肯定不可能只赚这一笔钱。

给学校的手工套盒,只是这个项目的基础款。就跟现在的小孩子喜欢玩的咕卡和手账一样,一旦迷上了这个,会满足以只买最基础的试吃特价套餐吗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买了手账本,就想要更多的胶带、贴纸、各种工具。然后发现手账本不够用了,又要去买新的手账本

这个坑有多大,汉服圈子里,簪娘们大概深有体会。

文创部门的一把手,是卫昇的心腹爱将,特别能领会卫总的捞钱精神。

为了让各大中小学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能更好地完成学校的作业,他让人单独开了一个视频号,把二维码印在了教具封面上,还搞了个“买教具免费赠送视频教程”的噱头。

学生们如果根据说明书没把握做好这个手工作业,可以关注他们的视频号,先上网学习一下。

反正是免费的教程,又没有收费环节,主播也不推销什么产品,家长们十分放心地扫码关注了这个账号。

然后,孩子们都哭了。

“妈妈,为什么老师手里的戏服比我们学校发的好看我要老师手里这个”

“爸爸,你看这个公仔手里的大刀是镶钻定制款的,比我们学校发的塑料小刀威风多了,我要这个”

“呜呜呜,奶奶,我们班别的同学都给娃娃买了换装的戏服,我也要”

卫昇发誓,他真的不只是为了圈钱才这么干的

反正,自从迷上了给地方戏公仔换装的游戏之后,很多学生都知道了本省地方戏有哪几个经典曲目,有哪些经典角色,甚至每个角色在什么场合、要穿上什么衣服,换上什么配饰和道具,都能娓娓道来。

省文化旅游厅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砸了那么多经费下去,又是搞比赛,又是砸钱排节目,组织“送戏下乡”,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最后居然是一个民间组织,把他们的地方戏传承这个难题给破了

更让领导们无语的是,他们推广地方戏,是往里面砸钱。

卫昇的团队帮他们推广地方戏,不但没花钱,还赚了一大笔钱。

而且目测,这笔钱就跟滚雪球一样,还越来越多了

原因就是,卫昇推荐的那个叫寇丹青的“非遗文化推广大使”,居然照着公仔的样式,在直播的时候,现场玩起了换装游戏。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染金发、戴美瞳的归国流量爱豆,重新染回了黑发,露出了中原大地标志性的、略带淡棕色的瞳孔颜色,穿上华夏传统地方戏戏服,居然会这么惊艳。

寇丹青这套戏服造型一出来,不但粉丝们当场发疯,还有好几个导演,连夜给寇丹青的经纪人打电话,问她有没有档期来参演一个戏曲角色,不需要试镜,只要寇丹青点头,马上就能签约进组

这下好了,原本只是在省内各大中小学流行的地方戏公仔换装游戏,因为寇丹青强大的粉丝影响力,一下子蔓延到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