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猜灯谜(1 / 1)

圣主刘禅 领带不打结 752 字 7个月前

刘禅一行人,观赏花灯之后,便直接来到了望江楼前。酒楼前的广场搭起了一个灯笼做的广场,各种样式的灯笼下都有一张小纸条。刘禅在春节之前就派人开始宣传造势:“正月十五之夜在望江楼举行大型灯谜活动,挂灯五百之数,灯下悬有谜题,凡猜中灯谜之人,灯笼相送,还附送送元宵一碗,生元宵一份,但是每人只能猜灯谜一题。其间还有舞龙舞狮表演。”

刘禅等人走到广场,只见一老翁正在安抚着小孙子,小孙子看上了一个大鹅的灯笼,吵着要,老翁却连连劝着小孙孙,好孩子咱不要,回家爷爷给你做一个。刘禅闻言有些诧异,便上前问老翁,是否知道这灯谜的答案,老翁回道老汉知晓,刘禅问那为什么不去交答案拿灯。老翁说道灯太贵重了,咱们平民百姓不敢。刘禅奇怪问道兑灯谜之处可有人为难,老翁说没有去兑过,刘禅笑着和老翁解释道,此番灯谜大会乃是刘备为了与民同乐,不论身份只要猜对灯谜谜面的答案,就能获取奖励。为了大家都能拿到奖励,因此还特意把灯谜出的俗雅都有,有难有异。说罢看向谜面,只见谜面上写:“一支香,地里钻,弯身走,不会断。” 刘禅问老翁可知道这盏灯谜底是什么。老翁答道蚯蚓。刘禅叫过一旁等待摘灯的伙计,问到谜底可对,伙计回道谜底正是蚯蚓,于是刘禅让伙计把灯摘下,交给小孩,又让阿七带着老翁拿着凭证去领元宵。

众人见真的是猜对就可以去领奖励,立马群情踊跃的去猜灯谜。一炷香后,广场上只剩下十几个难的灯谜,还挂在灯棚之上,众人围在旁边吃着元宵指指点点,看谁能猜出最后这几个灯谜。果儿看上了一个莲花灯,灯的谜面是 “汤药(打《诗经》中一句)。” 于是拉着刘禅让刘禅猜,刘禅冥思苦想终于想到答案 “在水一方”,答案报上去之后正是如此。就在果儿高兴的把玩手里的莲花灯时,一声 “孺子可教” 传来。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是诸葛亮和黄月英,来到众人身后。诸葛对刘禅的回答甚是满意,夸奖刘禅,猜对此题,说明平时的书是读进去了。果儿见爹来了就缠着诸葛亮也去猜一个。

诸葛抬头一看,灯架上有一个大公鸡样子的灯笼,灯笼做的甚是精美,大公鸡栩栩如生,甚是神俊,正好诸葛属鸡,一看谜面“凿壁偷光”,哈哈大笑道:“正合吾意,天赐我也!” 随后说出谜面是正是孔明。诸葛言道:“是那个在消遣吾!” 接着再看剩下的谜面,众人也被逗得哈哈大笑,询问刘禅这些谜面是谁写的。只见谜面是“的卢当日跳檀溪”,“曹孟德一手遮天”,“来者诸葛亮也打一字”,“孔雀收屏”,“蚊子停在眼皮上”,“走错了,一直去”。看罢谜面,军师笑的的前仰后合,指着刘禅说道:“也就你这揶揄鬼,才敢用吾等开涮。” 这时关张赵等人也来到酒楼广场,诸葛军师笑着让三人去领了自己的花灯。张三爷不明其意,问明白答案后,指着刘禅道没有十坛好酒不能原谅他。

刘禅笑呵呵得,领众人进入酒楼,萝莉们心念念的元宵终于端了上来,刚才看着边上的人吃,只见人们吃着白白丸子甚是香甜,现在早已按捺不住了。馅料有五仁、黑芝麻、山楂、柰(苹果),咬一口香甜爽滑香糯,各色的馅料流出,淌在白白的元宵之上,甚是好看。元宵立马征服在场的所有人,张三爷一口气,吃了十碗,才放下碗筷大呼过瘾。

元芳:“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汉文帝就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节日,到了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上元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南方称汤圆,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的必吃食物。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不过那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诗云:“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所以南北方因做法不同,口感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