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梁国黎庶:等我下辈子,就不用担心像叔父那般,在大街上被王(1 / 2)

【毫无悬念,梁国败了。】

【战争场面一掠而过,天幕并未过多投入镜头,而在下一瞬间,是一名将军身先士卒,以八百铁骑冲击建康,其势如破竹。】

【“侯景!侯景!!!”画面中,梁武帝极其无能狂怒,可他再雷霆之怒,再吓跪了一地宫人,也无法阻止侯景攻入建康这个梁国国都。】

【侄子萧正德作为内应,朱雀门破。】

【后,萧正德主动开宣阳门,宣阳门破。】

【孙子萧坚守太阳门,因不恤士卒,致使士卒放绳引敌军登楼,城陷,太阳门破。】

【侄孙萧静,城破被杀。】

【侄子萧渊藻,城破之后绝食殉国。】

【同胞兄弟萧子云,逃匿民间,饿死于显灵寺。】

东汉末年,公孙瓒摇头叹息。

北宋年间,宋仁宗赵祯目露怜悯:“宗室多亡,亲人背叛,梁武帝却也可怜。”

“梁武帝本该是最有可能在那个乱世中一统天下,为百姓带来太平的人,可惜啊,民生多艰,百姓又要多过几十年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了。”安史之乱年间,杜甫并不心疼那些宗室,他只忧心那时候的百姓,想来当年乱世中的百姓,与如今乱世中的百姓,也无甚差别,皆是哭泣着挣扎求生。

皆是——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啊!

梁武帝却是盯着天幕,一点一点流露出恐惧来。

梁武帝这个人十分重视亲情,善待宗室,曾有宗室意图弑君,他居然也能轻轻放过对方,但天幕暴露出这些未来,几乎是在【赤】【裸】【裸】告诉他,都是因为你,你后期的昏庸,致使梁国衰弱,将军反叛,宗室投诚,亲眷身死!

萧衍死死盯着天幕中的每一刻影像,眼中又是羞愧,又是惊恐,又是无地自容。

“该死的叛徒!”

他听到御史那边有人磨着牙齿怒骂:“萧正德!陛下待你不厚乎!”

萧衍一动不动,没有对此作出回应。他连谋反这种事情都不在意,更别说背叛了。何况,他深深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祸害梁国,侄儿萧正德又怎会为了保命和侯景里应外合?

——因着镜头不多,此刻,他以为是为了保命。

【画面仍在继续,宫门被破,梁武帝萧衍自然也成了侯景的阶下囚,而在此刻,面对国破家亡,自己亦被幽禁的情形,萧衍竟表现得十分超脱,面不改色,神色淡然,好似已学佛学得将生死置之度外。】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侯景被萧衍这幅态度激怒了。

御史中丞贺琛心里顿时紧张得一批,生怕自家陛下出事。

就算他日后变成了昏君,那也是他效忠的陛下啊!

想着想着,他又想咬牙切齿去骂萧正德了。

叛徒,最让人不耻!

【侯景冷冷地看着萧衍,也不多说什么,萧衍亦看着他,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夫复何恨。”】

【“真是好佛子。”这个反贼的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很快,萧衍就发现端过来的饭菜变少了,而且只保障了他正常的衣食住所,凡有所求,皆不应。】

【由此,萧衍忧愤成疾,身体日渐衰弱,而这依然没有让侯景有任何感触,一切待遇照旧。】

【“蜜水……给朕蜜水……朕口苦……”】

【梁武帝虚弱地躺在床上,而这次索求所得到的反应也和以往无甚不同,没有人给他端来蜜水,没有人搭理他。】

【“荷荷……荷荷……”】

【他(呻)(吟)着,口苦唇干,眼中一点一点没了焦虑。】

【昔日明君,最终死于无蜜可饮,干渴而死。】

【最后一个场景,慢慢化为虚无,只留下屏幕原来的颜色挂在天上。】

梁国众人陷入沉默之中。

梁武帝是个对百姓很好的君王。

哦,百姓不包括庶民,百姓一向是指有名有姓的人,商朝时是贵族和奴隶主,春秋战国时是指官吏、士子,到汉朝,庶民也能有姓了,但百姓依旧是权贵是地方豪强的指代。唐以后,百姓方是老百姓。

那什么指代大众认知里的贫苦百姓呢?就是“民”,《春秋》言:民者,暝也。又有后人说,盲其一目以服苦役,因而命之曰民。

所以,别看庶民为了逃避税役,宁可破产也要去出这个家,就以为梁武帝对百姓不好,他治下百姓可幸福啦,庶民破产,百姓所能占有的土地便日益增加。从侯景之乱前十年里,农民暴动高达九次,平均一年一次就可以看出来。

是以,官员、士勋、豪强皆是泣涕涟涟,为这个好皇帝哭丧。

老天何其不公啊,这样的好皇帝为甚要让他落到如此下场呢。

百官擦拭着眼泪,齐齐道:“陛下!如今得天神怜悯,以知后事,正可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