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损一部分补一部分(2 / 4)

太大了,不是一个人可以遥控的,官员们才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特别是海外地区,朱高炽只能定下腔调,地方上的具体事务,实际上还是官员们维持,并不会达到朱高炽言出法随的地步,也永远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后世高度的组织力,都做不到这样的程度,更何况如今的大明,哪怕朱高炽的威望再高,也只能看到他视线所能看到的地方。

正如后世各地的深圳大道。

为什么各地都会修建深圳大道,这属于模式的推广,治理国家就是如此。

“高丽南王上了一道临终奏疏。”

朱高炽来到了朱棣的身旁。

“此人终于低头了啊。”朱棣好笑起来,此人这些年为大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很多事情,特别是倭国方面,常常需要考虑此人的态度。

例如大内氏能否全面倒向大明,此人是个障碍;大明出兵协助大内氏,帮助其打退幕府,又会考虑此人会不会出兵帮助幕府;等打退了幕府后,大内氏犹豫不定,就有此人的原因。

这些只是一方面,高丽国内更是如此。

可偏偏此人又很懂进退,不会坚持违抗大势,不给大明更多的机会,此人终于死了,朱棣也松了口气,在高丽方面是如此。

一个稳定的高丽,对于大明太重要了,不光是军事方面,更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他想要让他的长子继承,所以求父皇册封他的长子,我认为可以答应,但他的长子必须把他的子女送到京城读书。”

朱高炽缓缓的说道。

嫡长子继承制是国策。

大明如此,藩国更要如此,每个嫡长子都是藩国的指定继承人,受大明的认可,并且老国王去世后,新的国王需要大明册封。

只有得到了大明的册封,才算是正式继承王位,包括各地的土官。

朱高炽不打算改变这条国策,可是计划要调整,所有的继承人要来京城读书,学习四书五经,礼佛崇道,如果实在是不符合朝廷要求的,经过朝廷公议,可以取消此人的继承权。

放在原来的大明国力上,无法做到这么深的程度,各藩国的国王会慎重对待大明的册封,可是真涉及到了王位的最后争夺,也就顾不上那么多,先坐上王位再说。

要是最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大明有一半以上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不同了,高丽已经残了,大明的影响力遍及高丽国内各地,那么就需要有更加严格的控制手段,除了控制精英层,对顶尖政治势力的控制,也需要更高的管理,以符合大明的需要。

“高丽的事情,最开始是你在引导,有了今日的局面,还是你来处置,不过呢,虽然国内军队规模扩充了,但很难支撑两场大规模战争,更不提一南一北。”

“暹罗的叛军作乱,影响了大明在南洋的宗藩体系,对暹罗动兵是迫在眉睫之事,这两年都在为此准备,不容阻碍,所以高丽方面能稳最好。”

朱高炽点了点头。

暹罗的王室虽然违背大明的要求,坚持吞并了素可泰,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因为那时暹罗已经征服了素可泰,不可能再吐出去。

虽然如此,暹罗王室一直在补偿大明,给予了大明在暹罗许多的支持,大明的商人们,甚至得到王室的允许,获得了海边一块地,建立了港口,暹罗王室不收税。

这导致大明的商品倾销到了暹罗,让暹罗原来的地方经济破产,发生了许多高丽同样的事情。

如此恭顺的暹罗王室,所以大明的报纸偶尔提及素可泰,让大明国内舆论对暹罗王室并不满意,可是大明也的确没有要惩罚暹罗王室的念头。

但是暹罗国内的矛盾丛生,以及暹罗并不是没有聪明人。

例如那位波隆多罗阇,借着暹罗国内的矛盾,不但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又迷惑了大明的商人们,得到了很多的经济。

此人来过大明三次,他的人更是常年与大明国内通商,本来不被看重的,多年下来,成为了暹罗国内举足轻重的势力首领。

他开始对大明的商人们提出收税,并且要收回暹罗王室赐给他们的土地,也就是暹罗当下最大的港口,种种的措施,都是损害大明的利益,弥补暹罗国内的利益。

加上缅甸宣慰司与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的领土争端矛盾,乃至八百大缅宣慰司内部的造反,大明商人们迫切需要大明军队的保护和支持。

常年的小打小闹,不如一次性解决。

因为大明没有外部的竞争对手掣肘,可以通过以理服人。

朱高炽并没有什么感到不对的。

米国不知道他们很没有道理吗?

他们知道的很。

正是因为知道后世国内百姓太勤劳和聪明了,他们是平等竞争不过的,所以才要那么做。

抹黑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的无辜。

朱高炽没心情去做圣人。

能把国内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做到今日的地步,他已经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宗室、勋贵、大臣、乡绅、资本家乃至大明工局。

要是他还把国内的模式继续用在国外,不但很多人无法理解,相信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