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去了,朕写来只是叫你知道,你就不要担心了。
看得沈菡不自觉一笑:“那你写来做什么啊,真是……”
除了玄烨的信件,胤禛和胤祥也各有书信寄回,信中都报了平安,简单说了这一路上的见闻,又问家中额娘姊妹和太后可好?
沈菡细细看过,逐一写下回信,交给驿马带回。
紫禁城那边也又有八百里加急送出,听说太子那边也有许多亟待禀奏的大事,又是要往前线运送军粮和战马,还要处理云南四川两省乡试的事。
之前宁古塔那边还遭了灾,急需赈济。
季纶:“奴才回来之前打听得说是送往宁古塔的粮车已经送出去了,首队已经到了宁古塔,只是送回来的消息晚了些。”
沈菡点点头,看来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很好的。也对,毕竟是玄烨手把手教了这么多年的,若半点儿能力没有,玄烨也不可能放心将朝政尽数交托。
毓庆宫里,自从大军离京,胤礽就再也没能好好休息过。每日都是天不亮起来理事,直到子时方能歇下。
睡也睡不踏实,天不亮又得起来,和已经在毓庆宫前院等着的群臣议事。
先议的自然还是前线的事,如今朝廷里什么事情都比不得远征在外的大军要紧。
大学士阿兰泰:“之前万岁传旨让送去的三千匹马已经备齐,再过两日即可启程。”
胤礽点头:“知道了。”
这匹马备得不易。
之前玄烨突然发信回来说缺三千匹马,可愁坏了太仆寺。
太仆寺少卿佛保实话禀报太子,说如今太仆寺孳生的牧群马匹虽然共计有二万九千余匹,但其中可以乘坐的飘骟骡马、四岁小马总共只有近两千匹。
“况且现在正值春季,马匹都还没来得及上膘,若是取用这一批马,臣恐等他们到阵前之时,会愈加消瘦……”
到时候不但皇上没法用,还白白浪费了一批好马。
胤礽思量过后觉得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前线一但有军马需求,肯定就是急用,如果朝廷没有预先预备好的马匹,就无法及时支援前线。
胤礽召集了大学士阿兰泰等人商议:“四月里青草萌发,诸马上膘……”
胤礽觉得不若在迁太仆寺在此两千匹马匹之外,再行挑选额外的马匹,另立牧群,寻找水草盛地,好生放牧,让这些马尽早肥壮起来,以便备用。
“则以后前线再有急用,可以即刻从放牧地送去。”
群臣都觉得有理,不过这都是之后的安排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怎么把皇上急用的这三千匹马先送去。
胤礽又问牧场的侍卫常山、尚书马齐和内务府总管大臣多弼:“上驷院现存的马匹有多少?”
……
乌雅多弼是沈菡的堂伯叔,自从沈菡接掌内务府大部分事务后,两人打过不少次交道。
多弼恭敬地对沈菡道:“臣已回禀太子,如今五处御马圈及翁山一馆,每馆圈驽马及可用马各二百匹;海子六馆,每馆圈驽马各一百匹。太子的意思是五处御马圈各留一百零四匹,翁山馆留下一百五十匹,其余的从三月二十日起都赶到海子青草牧场那儿去放牧,以备不时之需。”
上驷院是归内务府管的,这和前朝太仆寺那边不是一个体系,前朝后宫都知道现在内务府实际上是归皇后管的,太子要调上驷院的马,自然要让人来支会一声。
沈菡并没有为难,她取出之前玄烨交给她的内务府印信:“太子这是老成谋国之言,皇上在外征战劳心竭力,咱们很该替皇上未雨绸缪,把这些事料理好。”
言下之意,太子这办得都是大事,沈菡不希望内务府与太子为难。
多弼:“是。”
沈菡又问这匹马调过去,草料可还需要内务府继续供给?
多弼:“太子的意思是从放牧之日起,就不再从内务府领了。”
那就是说这笔支出前期还是得从内务府的账上走。
这倒也没什么,原本就是上驷院的马,只要能保证前线的供应,各部门内部怎么协调都不是事。
“不过臣问过翁山馆的首领宋喜,据宋喜说,要是继续以如今每匹马给草十二斤,黄豆二升的例,恐难令马匹迅速上膘,最好还是每匹再添半碗黄豆。”
沈菡点头:“那就照他说的来。”
又问那皇上现在急需的这匹军马怎么办,太子那边想好解决的办法了吗?
多弼:“是,太子与众臣商议,已经决定派人前去蒙古各旗买马。”
只是买马的事情也是几经周折,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额驸班第回奏说科尔沁今年的马匹甚瘦,哪怕是略肥壮些的,从科尔沁大老远运过来,也胖不起来了。
乌珠穆沁等旗今年则少马,太子前后派人走了蒙古几十个旗,这才终于凑够了玄烨所需地三千匹战马,快马加鞭给玄烨送去了。
前线中军大营。
胤褆、胤禛和赫舍里常泰奉命前来接收军马。
胤褆前后打量了一番,不满道:“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瘦?这种马怎么打仗?”
太子管着一整个中枢,结果就给他们筹措出这种品相的马?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