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进军兖州(3 / 4)

育部,提拔蔡邕为教育部长,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他依旧是颍川文理学院的校长,但精力更多的放在巡查各个官学、编纂教材和管理夫子等方面了。

在调任了不少夫子进入教育部后,教育局主持了夫子编的扩招工作,从优秀毕业生中补充了一批,且选了观察敏锐、情感细腻、品行端正的毕业生做班主任,填充到新成立的官学中去。这里面有一半都是女子,但这在豫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阳城更是激不起什么浪花了,他们现在连女官都适应了。

“这一两年夫子的教学任务很重啊,我们这毕业生的速度感觉赶不上官学建设的速度。”蔡邕向燕绥建议加大人才引入的力度,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疯狂给新修建的学校寻找师资。

被黄巾军扣押在城里,不得随意出城的孔融都接到了蔡邕的热情邀约信件。

孔融真是哭笑不得:“我这都处在这种境地了,伯喈兄居然还邀请我去豫州教书,还让我推荐百个门人,百个啊!”

孔融的门客却说:“我觉得伯喈是另有深意,借着广发大家参加师资资格证统考的机会,助力您脱离困境啊。”

“我这一家老小都被扣押在城里,即使我脱困,又有什么意义呢?”孔融摇头拒绝:“管亥和徐庶必定不会放过我的家人,但门人们的家眷没有被看管,他们倒是可以悄无声息的离开这座牢笼之城……”

刨除已经投身在徐庶麾下,为他出谋划策的门人,其他的门人能救一个是一个,比起陪自己窝在大半区域被黄巾军攻占的青州,所有人都只能集中精力种地和自救,倒不如让他们前往颍川去参加那个“师资资格证统考”,至少颍川对夫子是极为礼遇的,且衣食无忧。

至于考不考的上,孔融压根就没放在心上,他的门人和朋友,难道还有考不上的道理吗?孔融对孔孟之道的钻研有绝对的自信。

孔融虽然不满燕绥的行事作风,更写了许多激烈的文章谴责其枉自攻占荆州、扬州和兖州的大逆不道行径,但作为孔子有教无类观念的

() 坚定推行者,在兴办教育上他是认可燕绥广兴官学的。如果人人都学孔孟,知礼节、尊法纪,那么天下便能太平无忧了。

若是孔融知道孔孟只是官学里面语文书的初级教材,官学教育讲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和操作性强,涵盖数学、地理、历史、农学、工艺、思想品德等课程,甚至在某些尖子班还由智商出众的郭嘉、戏志才、贾诩、陈宫等人亲自教授物理、化学和生物,必然会气得拍案而起。

因为这些在文人眼里,大都是上不得台面,甚至是谬论的东西。比如在孩童学习的地理里面,就彻底否决了天圆地方的概念,认为地球是圆形的,天底下的海洋是相通的。

此时在颍川文理学院里,助教甄宓就在转动着地球仪,给大家小声解释着:“这是主公环游天下后,仿造天下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而制作出来的模型,大家请看我们就在这个地方——”

台下的孩童们一脸懵懂:“小夫子,我们大汉只占据这么一角么?”

“是啊,天下之大,我们只占据一隅之地,”甄宓一脸感慨的说:“若是有机会啊,你们一定要出去走走看看。”

她极为聪慧,对新生事物接受度又高,在上了几次燕绥教授的地理课后便能结合教材融会贯通,成了能够教授地理的少数助教之一。

孩童们天真无邪问:“小夫子,外面有什么呢?”

“有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物,比如之前是没有土豆、玉米、番薯等物的,都是主公从和我们隔着辽阔海洋的南美洲带回的。”

“怪不得父亲和母亲说之前从没种过这些呢,番薯超好吃的!”

“南瓜、辣椒是不是也是很遥远地方带回来的啊?我听说之前都没有呢。”

“还有莴笋、菠菜、西瓜和丝瓜!”

“同学们说的没错,”甄宓含笑道:“真是因为这些高产和多彩作物的推广,叠加上科学的培植方法和官府水利工程的兴修,才极大地缓和了豫州的粮食压力,让我们从黄巾之乱时的食不果腹过上了现在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同学们知道我在强调什么吗?”

几个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我知道!我们以后也要和主公一样,变成强大的人,这样就能到天下探险,然后给大家带回来好东西,让百姓都吃饱!”

甄宓笑着表扬了学生。

在学校里巡视,正好从后窗看到她表现的燕绥很满意:“甄宓的课堂气氛要活跃多了。”

“孩子们在夫子课上不敢多说,面对助教们都很活泼,”跟着燕绥身后的庞统和诸葛亮咬耳朵:“平时我上课时候也没见他们笑啊。”

“那是因为你经常嘲讽他们,当夫子要有耐心啊!”诸葛亮强调说。

“谁让他们比我还人高马大,总不能轻言细语和他们说话。”庞统摊手道。

“我平时就没有大声过,学生照样很听话啊。”

这俩人是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且谁都说服不了谁,干脆就不争辩了。

庞统嘀咕道:“说起来,学校好多人说奉孝和甄宓很般配呢,他们怎么也不恋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