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征伐北方(3 / 4)

精英学生不断模拟出新的攻势,却被张郃一一破解。

“张郃是个应变自如的老将,”郭嘉和燕绥低调地站在人群后面咬耳朵:“主公可还记得他的履历,虽然不到三十,却是经过数百大小战役的人了。”

“从黄巾之乱到在袁绍手下攻伐,他也是打过九年仗了。”燕绥扭头吩咐身侧的典韦:“一会儿结束了,邀张郃一见吧。”

说完,她将帽檐压低了一下,将身上的披风拢了拢,和郭嘉先到外面等候了。

虽然他们低调地传了武学院统一发的大斗篷,并压低帽子遮住了一部分脸庞,但已经有学生好奇地看了过来。

幸而大部分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看沙盘演练,所以尚无人声张。但凭燕绥、郭嘉和典韦的脸,被人认出来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干脆退出来,免得一会儿学生们不自在。毕竟,燕绥在豫州的声望极高,甚至在许多人的眼中已经是半个仙人的存在。

张郃忐忑地拜见了这位传说中的豫州刺史,雷厉风行又神秘强大,短短时间内轻易击败对手占领数州的一代英豪。

对方和大家口口相传中一样,是个气质不俗的男子。他的身量没有郭嘉高挑,也没有典韦伟岸,甚至肩膀都不及强悍兵卒宽厚,但静静站在那给人一种不容忽略的脱尘之感。

张郃连忙行礼,燕绥以惯常的嘘寒问暖开场,随即郭嘉便抛出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天下大势、各地诸侯。

自从有了报纸之后,就连街上卖菜的老汉都能对此说道几句。

张郃养病期间不但读书读报,还时常去学校、茶馆和酒肆听课和听说书,对这等话题自是再熟悉不过。

但面对的是传说中两位实

权人物,皆是万里挑一的俊才,张郃赶紧将想说的话在脑中过了一遍,这才谨慎开口。

燕绥眸光清澈,鼓励地看着他,时不时点出关键之处并抛出几个问题。

张郃也是务实之人,在燕绥态度坦诚和平易近人下,戒备之心逐渐放下,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娓娓道来。

“隽义,”燕绥直接称呼他的表字:“你是个有才华肯实干的人,如今有锄奸扶弱、匡扶正义之心,若是不能大施拳脚,那必然是天下百姓的损失。”

“郃不敢当,”张郃连忙抱拳,一脸愧色:“只是在外行走了这些年,发现只有在颍川,才称得上吏治清明、百姓和乐。”

“依你所见,冀州和河内郡如何?”燕绥问道:“百年来,冀州可一直是北方的粮仓啊。”

张郃苦笑:“纵使冀州风调雨顺、产出颇丰,百姓亦苦难不已。海内鼎沸,刘氏微弱,不论谁在冀州都拼了命的搜刮百姓,充盈军队,所以即使去年是个丰年,饿殍者依旧不计其数。”

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在阳城他从没见人在路上饿晕和饿死过。城门口的以工代赈仿佛被豫州使君施加了神奇的道法一样,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养活着所有来做工的人。

连城门口的对联都换上了郭嘉亲笔题字“百果飘香,五谷丰登”,围着城墙散落的大大小小石碑,皆是官员们的墨宝,围绕着轻傜薄赋、赈济贫民,开通水道、修筑道路、促进商业繁荣等主题写自己为官之道,可见对民生之重视。

“你既然有此觉悟,那我话便不多说了,只有最后一问,若是隽义领兵对上袁绍,会怎么做?”

“一切自然以军令为先!”张郃斩钉截铁道:“既逢明主,过往便如浮烟,郃岂能眷恋旧情?”

燕绥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其实他们早已将张郃家眷接到颍川阳城,倒也不怕他轻易叛逃。

郭嘉笑眯眯补充道:“依隽义所见,完整拿下河内郡,需要多少人马?”

张郃想了想,没有立即作答:“郃听说两军在边界线煌县各起要塞,不知兵力和地形如何,郃实在无法轻易估量。”

“这个简单。”燕绥微微一笑,带他去看了衙门内的军事沙盘。

军事沙盘和学校中模拟对战的不一样,是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理中的山丘、河流、城市、要塞、路线堆积或勾勒出来,上面还会标注军队数量、粮仓和城镇青壮年。所以军事沙盘只放在衙门和军营要寨之中,是非常珍贵的情报。

张郃看到沙盘后,惊喜的睁大了双眼。

燕绥道:“近看实操均无妨,沙盘就是让人用的。”

张郃一下子就入了迷,仿佛入定了一样,陷入了深思之中。

一旁的典韦想开口说什么,郭嘉比了一个“嘘”的姿势。

半晌,张郃如大梦初醒,重重抱拳,带着歉意赔礼道:“郃失态了,请使君责罚。”但两位使君既然让自己看到这等机要的军事情报,那么必有重用之意!

“无碍,”

燕绥摆摆手:“我猜你是有了什么灵感,不妨说来听听。”

张郃眼前一亮:“看袁军驻扎之地,是在江边的水寨,后面是接连的步兵营。袁军自持依山傍水,水寨和步兵营相辅相成,更有箭楼居高临下防御,却不留意很快便是衰草连绵的干燥秋冬,若得西北风,只需下重本,以火船攻之,便能火烧连营!”

说完后,张郃又摇了摇头:“只是斥资甚巨,不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