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河东太守叮嘱(2 / 3)

要知道尊卑,不能有所过于之事,

刚刚所问,末将不解,为何我们不加急进京,反而是要留下,虽然刚刚大公子和二公子所言皆有道理,可是万一有了机会,大人不也有个救驾之功。”

“哈哈,说的也在理,可是守节,你要知道,京城可不是温柔乡,那可是龙潭虎穴,万丈深渊,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了,老夫一生打仗无数,在生死之间,老夫也想明白了,万事皆可求,唯独生死不可求,你要知道,活着才有希望,再大的功劳,死了,一无所有。哈哈.”

说完转身就进了大帐,也不再多话,留下副将封守节在此呐呐不语,脸色阴晴不定

远处,

大梁城的士兵稳步就绪的安营扎寨,远处警戒的士兵,更是在外围布开战阵,以防万一,此情形,可以看出吕代元治军之能。

封守节对着大帐又是一拜,而后才转身离去,安顿后军去了。

此时,

安水以北,

河东郡,

河东太守曾维伦站在城头,目送着大军出城,浩浩荡荡的府军,由守将彭士英率领,两万五千人马奔赴京城,此去京城,定然凶险异常,能不能全身而退,就看他们的造化了,京南,不过是谎话罢了,

等大军缓缓离开视线走远之后,河东郡城同知傅公汉,在身后问询,眼神颇有探寻之色,

“大人,刚刚天象大变,二爷领着府军就出城了,京城那边还不知何情况,如此匆匆前去,下官深感不妥,而且大人,皇城司那边的人盯得也紧。”

“是啊,大人,我等是不是需要再等等,过了风头再去,慢行几日,会不会安稳一些。”

河东郡通判燕广也是担心,二万五千人马去京城乃是的客军,在此时节去了京城,就怕别有用心之人进谗言。

可是太守曾维伦哈哈一笑,毫不在意,既然大军已经走了,后悔亦是无用,陛下的御令,如何能有折扣,就是龙潭虎穴也要去走一走,或许去了,有意想不到的好处,但是一想到太上皇和朝廷的态度,深深地有些失望,节度使之位,恐怕今生不能如愿了。

看着自己的心腹,站在身边面有担忧的看了过来,神色稍缓道,

“不用担心,本官心里明白,谁说大军出了郡城,就一定能很快到京城的,此番是接了御令,本太守奉令派了二弟彭士英领军前去,但天象大变,军心不稳,所以,本官交代彭士英,过了河东的地界,慢走慢行,有一天歇一天,等京城有了信使传信再做打算。”

几位大人一听,尽皆拜服,还是郡守大人想的周全,异口同声,道;

“大人英明!”

“什么英明不英明的,事情总归是人做的,既然前面情况不明,绝不能鲁莽行事,行军自然要小心一些,本太守也是为了大军的安危着想,”

曾维伦眼里冒着精光,心里更是波涛汹涌,那么大的事,显然是出乎意料,

这么多年,以自己性命换来的军功,早就应该封为河东节度使,此事也是当时候宁荣两位国公一起答应的,京南一战,河东之兵血战三日不退,为京营赢得了决定性的时间。

只是京南民乱一平,朝廷封赏一拖再拖,直到新皇登基以后,就此搁置此事,也不知是真忘了,还是假忘了。

到如今,堂堂大武的一位将军竟然混成一方太守,贻笑大方,虽然老弟兄们都在身边,可俗话说,名不顺则言不正,占着北上边关的要道,朝廷定然不放心,

还有受封节度使未成,那种遗憾始终是一颗刺在心中插着。

“大人所言极是,我河东子弟,也是为了朝廷卖命,但是如今时机未到,还是以稳妥为主,朝廷会理解大人一番良苦用心的。”

燕广满脸堆笑,马屁拍着,一脸奴才相,倒是同知傅公汉抿了一下嘴,

“大人,如此行事虽然是对我等有利,可是河西郡楚大人那边,要是他的麾下,领兵先一步进了京城,亦或者是南方的大梁城节度使,吕节度率军入了京城,朝廷要是盘问起来,那我们可就尴尬了。”

也不由同知担心,三郡之地距离甚远,河西河东两郡,虽然是一字之差,但两郡城之间,有山脉阻断,必然要绕路而行,只有南边的渡口为折中点,关键今日缝此天地大变,私下串联又来不及,所以心中不安。

曾维伦站在城楼上,看着远方,良久不语,随后叹息一口气,转身就下了城楼,

“此事不用担心,楚国忠和吕代元都是骁勇之士,更是老奸巨猾,他们比我还清楚,京城可不是善地,有了借口还不拖延,急着去.哈哈”

一声大笑就下了城楼,带着亲兵上了马,打马离去,只留下各部官员面面相觑,不懂太守何意,就是同知也一头雾水,但是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诸位,都是老臣了,有些话该说的,不该说的,可要心里明白,万万不可肆意妄言。”

底下官吏神色一震,拱手拜道,

“是,大人。”

通判燕广站在那,悄悄地给了傅大人使了一个眼色,后者会意,驱赶人下了城后,

“傅老哥,愚弟在家中藏有一坛好酒,想请兄长品鉴一番,可还好。”